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翻译及原文( 九 )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
【译文】 因而,高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 。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解除 。
【原文】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
【译文】 这就是要以祸患威逼诸侯屈服,以各种貌似正经的大事来役使诸侯,用各种小利来引诱诸侯疲于奔命 。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译文】 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
【译文】 将领有五个方面的性格偏执是危险的:勇而无谋、一味死拼,可以诱杀;贪生怕死,畏葸疑惧,可以俘获;浮燥易怒,刚忿偏急,可以凌侮;矜于名节,可以污辱;过于仁慈,可予烦扰 。大凡这五个方面,都是将领素质上的缺陷,是用兵的大害 。全军覆没,将领被杀,一定因为这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因而,不能不看清这个道理啊 。
九、行军
孙子曰:
1.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2.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
3.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
4.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鸟起者,伏也; 兽骇者,覆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卑而广者,徒来也;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5.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6.杖而立者,饥也; 汲而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吏怒者,倦也;
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 悬缸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数赏者,窘也; 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
7.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