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
名词解析: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 , 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 , 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 , 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 , 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
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 , 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 , 东到上饶 , 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
“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月明惊鹊未安枝 , 一棹飘然影自随 。”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 , 月明惊鹊未安枝 。”别枝 , 斜枝 。
“七八个星天外”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 , 多着寻常容易言语 。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 , 七八个星犹在天 。’”
鸣蝉:蝉叫声 。
旧时:往日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 , 土地神庙 。古时 , 村有社树 , 为祀神处 , 故曰社林 。
忽见:忽然出现 。见 , 同“现” , 显现 , 出现 。
背景解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 , 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 , 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 , 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 ,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 , 被免罢官 , 回到上饶带湖家居 , 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 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在此期间 , 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 , 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 , 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田野上稻花的香气里 , 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 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
天空中几颗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茅屋小店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 道路拐弯转过溪桥 , 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
赏析: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 , 岭高约十五丈 , 深而敞豁 , 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 , 水自石中流出 , 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 , 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 , 经常来此游览 , 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 , 现存约五首 , 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 ,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 , 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