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症患者真的可以掩饰自己到与正常人无异的程度吗?( 二 )


患了抑郁症,任何的掩饰都是一种痛苦,所以如果身边有患抑郁症的朋友或亲,如果爱他,一定要理解他,包容他,给他温暖 。
更可能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惯常表现不容易被周围人识别出异常 。抑郁症的易感人群有性格倾向性,比如内向、被动、多思寡言、谨小慎微等,他们趋于自我封闭,透露给外界的信息少,身边人不易觉察他们的异样 。
一些患有微笑抑郁症的患者,白天在同事、同学面前活泼开朗,于是大家感觉他们阳光灿烂,却看不到他们夜晚独自一人经受症状的折磨 。
常人对抑郁症的认知多有刻板印象,觉得抑郁症该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模样,拿着这样的“框框”去比对抑郁症患者,十有八九都会错过 。
另外,重度抑郁症患者在心理能量没有耗竭的情况下,会用余力支撑自己表现得更像往常一样,因为另一些需要:
比如减少病耻感 。国内不少人还把抑郁症等同于精神病,对它有恐惧和嫌弃,避而远之,导致很多抑郁症患者和家属都不愿意让周围人知道,为了自尊,患者只能独自用自己的身体对抗病症的伤害 。
比如缓解不安感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评价本来不高,如果再向外界传递出自己“有病”、“不好了”等等的不良信息,他们担心外界对他们的爱和关注会更少,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多 。
比如维持责任感 。善良的人容易罹患抑郁症,因为他们更容易替他人考虑而忽略了自己 。他们可能已经出现了诸如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失眠、疲惫无力、做事情毫无兴致、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东西、情绪低落伤感等的抑郁症症状,但是为了家人、孩子、下属、公司……他们还要强打着精神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
再有,重度抑郁症的症状发展也有一定“带宽”和“进度”,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不容易被患者和身边人觉察的 。一旦患者对抗疾病的心理能量耗竭,突兀的失常就有“病来如山倒”之势,表现为一蹶不振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轻微刺激就暴跳如雷反应过度或者突然自杀等等,这个时候才被发现,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就太大了 。
所以,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有抑郁症症状,持续两周不能缓解,就需要及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避免症状向深重方向发展,否则,自己更痛苦,治疗更困难,花费更大 。
虽然对于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掩饰自己到与正常人无异的程度真的很难,但确实有这种可能性,而且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真的存在 。可能他们并不是主观上去掩饰,而是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懦弱和崩溃的一面,不希望被人看轻,因为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对于抑郁症的偏激看法,而一类偏激看法则加重了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 。
我是一名从医13年的精神科医生,在我还是医学生的时候,我怎么也不能理解生病需要感到羞耻,不敢被人知道,要掩饰自己,隐瞒别人 。可工作后,接触的抑郁症患者多了,发现在很多抑郁症患者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于抑郁症的羞愧感,不敢让身边的朋友、老师、同学知道自己有抑郁症,甚至因为怕被人知道,不敢来医院正常就医 。在人前极力掩饰自己的抑郁情绪,努力控制自己的抑郁表现,尽量做的和周围人无异 。可在没有人的时候,常常极度痛苦,以泪洗面 。这种努力往往是令人崩溃的,明明很崩溃,还要装作很无所谓,很正常,很开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努力 。
为什么他们要付出这样的努力去做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们精力过剩吗?抑郁症不是精力不足吗?是呀,他们本就疲惫不堪,又要去付出极大努力做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身边人平时流露出对于抑郁症的错误看法:小心眼、懦弱、矫情,都是最常用来形容抑郁症患者的词语 。在他们看来,抑郁症就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受患者本人控制的,如果表现的很消极,就是因为“不坚强”,可抑郁症根本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如果抑郁症状也能受本人控制,谁会傻到绝望的去死也不控制自己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