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集最有名那首分享 曹操诗集最有名那首

东汉末年,政治腐朽,党争不断的汉王朝终于迎来了它不可避免的覆灭 。国家陷入群雄割据混战,黎民饱受涂炭之苦 。但在思想领域上,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各家思想学说,得以冲破帝王的统治束缚,重新活跃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 。曹操勇于打破思想壁垒,广纳儒墨道法各家所长,任贤用能,开创并引领了以曹魏文人主导,名扬千年的建安文学 。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他所创作的诗歌为时人所称颂,也为后世都留下了不朽的文学瑰宝 。
曹操一生钟爱乐府诗,现存他的诗作仅22首,无一例外都是乐府体裁 。诗歌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和咏史,其中以纪事诗和述志诗最为人称颂和流传最广 。曹操笔下的乐府诗,语言高度凝练概括,情感悲情流宕,展现了作为汉末英雄忧国忧民的胸怀和救世济民、匡扶天下的胸怀 。
汉王朝的挽歌曹操最有名的两首纪事诗是《薤露行》和《蒿里行》,这两首诗被后世称为是汉末实录 。诗歌内容从中平六年董卓之乱,关东军阀盟军起兵讨伐写起,一直写到了建安二年袁术称帝,拉开了三国军阀割据混乱的序幕 。
《薤露行》和《蒿里行》是曹操沿用自汉乐府旧题 。汉乐府是朝廷的礼乐机构,专门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薤露行》和《蒿里行》是汉代人送葬时候的挽歌 。
西晋崔豹《古今注》中记载:“《薤露》、《蒿里》并丧歌也 。……《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 。”
“露”寓意人生短暂,人生一世,匆匆走过,生命脆弱好像是上的露水,转眼就消失无踪 。蒿里寓意坟地,人生无论是贫富贵贱,到头来不免魂归蒿里 。孝武帝时期,乐师李延年规定完工贵族送葬时唱《薤露》,士大夫送葬时唱《蒿里》 。
曹操用这两个旧题写汉末实事,是他对汉乐府的创造性应用 。虽然看似不写送葬,但是却和旧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董卓之乱秽乱宫闱,拉开军阀割据,致使衰极的汉王朝走向覆灭,不正是汉王朝的挽歌么?曹操正是用这两首挽歌,来抒发他对汉王朝灭亡的叹惋和哀悼 。
纪事诗《薤露行》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
每读曹操的纪事诗,就会感慨曹操作为乱世英雄的眼光和格局 。他对实事的洞察和判断,是非常敏锐而深刻的 。
诗歌起笔六句和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将汉代社稷倾颓,董卓之乱爆发的缘由分析的鞭辟入里 。王朝的厄运源于不能任用贤臣,致使外戚宦官乱政,党争不断,残害忠良 。桓灵时期党锢之祸持续近二十年,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也致使当时几乎所有知名的士人身罹此祸,王朝崩塌,祸遗千年 。
影视三国中董卓与吕布
后六句概括了董卓之乱为社稷苍生带来的巨大祸患,描绘了董卓兴兵,废弑汉少帝,火烧洛阳城,挟持汉献帝,驱使洛阳百万民众西迁长安,一路上哭声震天的人间惨景 。
曹操表达了对汉王朝陨落的哀叹和黎民身陷水深火热的痛心落泪 。
纪事诗《蒿里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