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培育的杂交水稻实际效果并不突出,抗病性不如谢华安院士的“汕优63” 。
1991年版的《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书列出了23个杂交水稻组合 。在1980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里,只有“南优2号”为袁隆平院士的成果 。此书由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主编,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院士 。
但是由于“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抗病性比较差,所以实际上“南优2号”从来没有大面积推广过 。
【袁隆平老先生搞出来的水稻都种在哪里了,一年的产量有多少啊?】我这里大概梳理一下我国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都是谁培育的:
第一代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是“汕优63”,这是谢华安院士培育的;当时因为其他各种杂交水稻组合都存在各种问题,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杂交水稻被各省封存,直到谢华安院士的“汕优63”出现,杂交水稻才开始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 。
第二代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是“两优培九”,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邹江石教授培育的,从2002年开始,“两优培九”取代了“汕优63”,开始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 。
进入21世纪后,经过我国农业科学家不懈努力,常规稻的产量逐渐追上杂交水稻,而且口感比杂交水稻好得多,所以2010年开始全国多数地区种植的都是常规水稻 。
2014—2018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十名都是常规稻,顺序为龙粳31、中嘉早17、宁粳4号,黄华占,绥粳14,绥粳18,南粳9108,龙粳39,龙粳43,湘早籼45号,连粳11号 。
袁老先生搞的杂交水稻名声很大,但市场上确实见不到,都是东北大米 。
我年近七旬,北方人祖孙五代人,百十口人都知道袁隆平先生,听说他是专门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也听说过“是袁隆平先生让中国人吃饱了饭,如果没有袁隆平先生中国人都得饿肚子”的评论 。
关于袁隆平先生研究的“杂交水稻”究竟种在哪个地方,规模有多大,产量有多高,又有多少人吃过,口感和营养价值有多好,我是北方人,我们全家及亲近属上百口人还是真是没见过袁隆平先生研究的“杂交水稻”,更没有吃过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我不是南方人更不什么专家,不能妄加评论 。
我们吃的是北方小麦(主食)也经常吃些东北大米和黄河沿岸地区的大米,这些大米小麦是不是袁隆平先生研究的“杂交水稻”的品种,我也不知道,无法论断 。
杂交水稻现在种植面积不多,但是战略意义很强大 。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粮食可选择性很广,口感好的粮食买的人就多 。但是杂交水稻口感一般,所以买的人少,种植的面积也不大 。
但是一旦国家发生战争或者自然灾害,杂交水稻作为保命的粮食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杂交水稻抗病能力强,产量高,而且目前很多盐碱地也可以种植,很多地区杂交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甚至四熟,可以段时间内增加粮食供应,不至于受制于人 。
真的打起仗来,粮食绝对是最重要的物资,老百姓有饭吃就会稳定,就会安定 。
所以说杂交水稻的战略地位远远高于其商品属性 。
简单的说在中国境内买到的大米,如果没有标注粳米,那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截止2019年,目前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主要种植地区是南方,基本上包揽了所有的饲料用和工业用水稻 。而80年代美国从中国引进的杂交水稻专利技术,那是中国第一次在农业上收美国的专利费,而袁老也在2006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另外亚洲和非洲地区使用他的杂交水稻的差不多500万公顷吧 。
- 为什么身边很多人在朋友圈中纪念袁隆平,却在生活中浪费粮食?
- 简短搞笑情书 搞笑情书图片
- 连产品类别都没有搞清楚就去申请商标!
- 实体店被网购搞死,现在有什么生意好做?
- 袁隆平去世是因为生病吗?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搞笑台词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台词独白
- 你一不小心发错的搞笑信息有哪些?
- 幽默简短经典笑话段子 搞笑的句子让人笑喷
- 为什么现在的有些小品最后要煽情一下,不能搞笑到底吗?
- 水饺要煮多久才会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