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是一个农业文明,农作物的播种、田间管理、收割都必须不违农时,也就是必须在合适的时间里进行,才能有好的收获 。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其他以农业为主的古文明没有产生出二十四节气呢 。
这是因为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这些古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温暖湿润,冬天没有严寒,因此农作物的耕作时间不会受到太多限制 。而中国不同,中国是大陆性气候,冬天气候寒冷 。因此春天什么时候播种,秋天什么时候收割都必须严格的按照节气来进行,否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
这样一个重要的发明,却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是中国古代先民历经漫长的时间和实践慢慢总结出来的,就好像木结构的房子、陶瓷制作等,也都是集体智慧的产物 。
中国古代用的是阴历,可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来走的,比如每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都是固定的日期,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阴历对农业生产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按照太阳历,即太阳的高度,才能指导农业生产 。
因此,古人将太阳历中的一年平均分成24等分,每一等分规定为一个节气 。古人并没有我们今天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认识,所以他们是根据北斗七星的方位变化来划分节气的 。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名称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古人在按照节气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总结出了很多诀窍,如”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白露忙耕地,秋分把地翻“等,形成了宝贵经验,在古代世代相传 。
首先,闰年也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历史上就算有人发现有必要规定闰年,也早就湮没于历史洪流中了 。
现代意义上的闰年,是为了补齐阳历上的误差 。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而一般的年份是365日,每过四年,多出来的时间合起来约为一天,因此每四年便在这一年加一天 。
但中国古代的闰年并不是这么规定的 。
我国古代按照农历,每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30天,这样一年与阳历一年的天数差5天多,于是每隔2到4年,会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做闰月 。而闰月加到一年的什么时候,则需参照二十四节气来判断 。加有闰月的那一年便称为闰年 。
同样,中国古代的闰年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也是根据老百姓的长期观察的基础上,而后由国家来定的 。
这标题本身就有问题,二十四节气不存在谁发明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气候是影响农业收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提炼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对农作物及人们生活有影响的时节或节气,又由于中国虽是农耕国家,但却一直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非规模化大农业,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农历历法,后来经过西方传教士们(利玛窦、汤若望等)将这些时节或节气与西洋的历法相结合、梳理,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归纳出来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 。所以这也是诞生在中国的人类文明成果之一 。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制定出来的 。后来,为了便于记忆,又编成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谁创造的?
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商朝,是中国历法的独创,它是由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但也有传说是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的颛顼所发明 。
- 一个家越过越好的5个“标志”,有一个就很了不起,你家有几个?
- Uzi开通推特,再次受到G2战队嘲讽,这次Uzi“直接无视”,你觉得做的对吗?
- 季后赛EDG战队让一追三碾压SN,“完成一穿四的四分之一,Smlz赛后自闭”,能夺冠吗?
- 抖音拍同款怎么拍
- 航拍宝安风水宝地视频
- 秋季养生食疗需看女人“脸色”
- 新房甲醛从哪来?除了大件板材以外,更要警惕这些“小物件”!
-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家长会得到什么呢?
- 谁是华为接班人?
- 很多中国家庭正在“过度清洁”,只要形式上的干净,纯属浪费精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