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把吉林查干湖鱼叫做“洗澡鱼”?( 二 )


为什么很多人把吉林查干湖鱼叫做“洗澡鱼”?

文章插图
本人以前也听到过洗澡鱼的说法,并且信了一段时间,后来认识松原一位经营鱼塘的哥们,他的一个帖子让我改变了看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伪科学就是为科学,谣言就是谣言,肯定经不起推敲 。本人打小在松花江边长大,现在是农民兼渔民,养鱼近廿年了,深知鱼性水性,洗澡鱼的说法,肯定不靠谱的 。胖头鱼又称“鳙鱼”“花鲢”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到了美国成了入侵物种,给当地生态造成极大破坏,就是臭名昭著的“亚洲鲤鱼” 。野生胖头鱼食性杂,适应性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都是它的食物,月圆之夜落水的蛾子蚊蝇更是解馋的饵料,水体PH值6-12都能成活 。野生胖头鱼的生长速度并不快,北纬45度的积温条件,长到10斤以上最少需要五六年,长到二十斤得十年左右的光景 。家养的胖头类似于肉食鸡,靠激素和人工合成饵料催大的,三年长十五六斤,玩似地,傻大黑粗,但不抗镇唬 。甭管野生和家养的,所有胖头鱼有个毛病,因为鳞片小体表容易受伤,且不耐缺氧,长途运输之后成活率很低 。胖头跟螃蟹不一样,螃蟹能耐受长途运输,长时间暴漏在空气中也不会死基本上拉多少活动少 。长途贩鱼的都知道,一车胖头拉回来,最多半车能活2天以上,氧气不间断的话能活三天就不错了 。粉碎机第一刀:在查干湖弄洗澡鱼,运输是个问题,成活率肯定不高,得不偿失 。市面上售价十块八块,用来冒充查干湖胖头的鲢鳙鱼,基本上都是原产地京津唐地区的塘养鱼,喂人工合成饲料长大的,属于速生鱼 。这种鱼长得快,小池塘长大,鱼的重要感觉器官“侧线”退化变细,对外界环境感知能力很弱,又聋又瞎,因为缺乏运动,脑袋大脖子粗,心脏和鳃的功能却不强大,用东北话讲“胎歪,不硬实” 。放到湖里肯定活不了几天就得挂掉 。肉食鸡一个多月长到五六斤,拿到棚子外,活不了几天就死了,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谣言粉碎第二刀:关里鱼和查干湖鱼的生存环境和采食方式不同,头放到查干湖肯定没有成活率,即便投放当时没死,不久也会因不适应环境死掉,或被湖里的肉食鱼类咬死咬伤,最终死掉 。上面说了洗澡鱼运输和环境适应的问题,下面讲下捕捞的问题 。查干湖水面50多万亩,就算查干湖渔场财大气粗,一年放洗澡鱼100万斤,这100万斤鱼100%的成活率(那是个梦),算起来每亩地才摊2斤 。每条鱼重6-10斤,理论上,撒湖里100万斤鱼,一亩地还摊不到一条鱼 。查干湖每年渔业产量也不足200万,他总不可能财大气粗到撒几亿斤打着玩的程度 。一大网最多能围15亩,投100万斤,理论上,按照概率估算,平均一网也就能拉上来30斤鱼 。有人说:查干湖的鱼把头英明神武,知道鱼群在哪儿~~ 扯蛋!他要有涸泽而渔这能耐还用靠打渔活着?! 查干湖的捕捞方式是原始的冰下围网,这种捕捞方式效率很低,成功率也不高,只有在鱼群非常密集,水下鱼类资源特别丰富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量,打出所谓的“红网” 。查干湖大网每次能围15亩水面,理论上,至少每亩水体含700斤左右的活鱼,才有可能打出平均一网一万斤的产量 。每亩700,那就等于整个湖里生长着三亿斤活鱼 。达到这个密度,得靠治理改造环境,打造生态平衡 。靠自然增殖能达到,水体里鱼类达到了这个密度,也就无需投放洗澡鱼了 。谣言粉碎第三刀:查干湖人又不傻,大海里扔芝麻再往回检,喝酱油耍酒疯子,闲的呐?
创建于2018.4.5
这个事见仁见智吧 。个人感觉即使真这么做没什么不可以的 。何况这个事还是可以推敲推敲的 。我第一次直到“查干湖冬捕”是在CCTV10的《走近科学》 。那次节目里,也是一网下去出来30万斤左右的大鱼 。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也有提到过,内容虽然简略了很多,但大题内容是一样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