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出郊阅读赏析 二月二日出郊翻译及赏析( 五 )


咏史抒怀
如张可久的《 [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 , 战火曾烧赤壁山 ,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 , 生民涂炭 , 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 , 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 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又如刘禹锡的《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 , 衣冠往来的乌衣巷 , 而今已经荒凉冷落 , 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1-2题 。
暮春
王禹偁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 , 老郎空解惜春残 。
才闻莺啭夸杨柳 , 已被蝉声哭牡丹 。
壮志休磨三尺剑 , 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
酒罇何必劳人劝 , 且折余花更尽欢 。
[注]①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 , 因敢于直言讽谏 , 因此屡受贬调 。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 , 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 , 本诗描写晚春景物 , 既有惜春之意 , 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 , 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
C.作者着一“老”字 , 表明自己年事已高 , 对比青年时代 , 感叹青春易逝 。
D.作者借景抒情 , 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 , 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答案】1.C
2.①时光易逝 , 年事已高的感伤 。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 , 衰老如我 , 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 , 年华易老 。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 , 还在夸赞杨柳依依 , 可转眼间 , 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 。感叹时光易逝 , 而自己年事已高 。②壮志难酬的慨叹 。虽有报国壮志 , 无奈年事已高 , 无人赏识 , 只能白头空叹 。③借酒浇愁 , 聊以自慰 。尾联借酒销愁 , 再赏满地残花以求得尽暮春之欢 , 自我宽慰 。
【分析】
1.C.“对比青年时代”理解错误 , 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 , 只是感叹青春已逝 。
故选C 。
2.首联:“寂寞红芳又一年 , 老郎空解惜春残”意为: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 , 衰老如我 , 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 , 年华易老 。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作者看到满地的落花 , 感叹时光易逝 , 而自己年事已高 。
颔联“才闻莺啭夸杨柳 , 已被蝉声哭牡丹” , 意思是说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 , 还在夸赞杨柳依依 , 可转眼间 , 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 , 得出答案:;黄莺悦耳动听的鸣声 , 很快衰残的蝉凄声取代 , 更增添了悲伤之情 。
颈联“壮志休磨三尺剑 , 白头谁藉两梁冠” , 意为:虽有报国之志 , 但年事已高 , 想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以概括出第三层:自己虽有报国壮志 , 无奈年事已高 , 屡次被贬 , 无人赏识 , 只能白头空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