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解释( 二 )


兵者 , 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 用而示之不用 , 近而示之远 , 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 , 乱而取之 , 实而备之 , 强而避之 , 怒而挠(náo)之 , 卑而骄之 , 佚(yì)而劳之 ,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 , 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 , 不可先传(chuán)也 。
【译文】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 。所以 , 明明能征善战 , 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 , 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 , 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 , 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 , 就设法挑逗他 , 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 , 要千方百计骄纵他 , 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 , 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 , 要设法离间他 , 让他分裂 。在敌人没有准备时 , 突然发起进攻 , 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 , 对于作战计划 , 阴谋诡计不能还没做就到处传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 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 得算少也 。多算胜 , 少算不胜 ,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 , 胜负见(jiàn)矣 。
【译文】在战争未发动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能取胜的 , 是因为具备的致胜条件多;战争未发生前在决策上就预计不能取胜的 , 是具备的致胜条件少 。具备致胜条件多就胜 , 少就不能取胜 , 何况一个致胜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分析战争双方 , 那么胜负结果就可预见了 。
作战篇第二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 , 驰车千驷(sì) , 革车千乘(shènɡ) , 带甲十万 , 千里馈粮 , 则内外之费 , 宾客之用 , 胶漆之材 , 车甲之奉 , 日费千金 , 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
【译文】孙子说:用兵作战 , 一般要出动战车千乘 , 运输车千辆 , 集结士兵十万 , 沿途千里转运粮草 。这样国内外的各种费用开支 , 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 , 维修作战器械的胶、漆等材料费用 , 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 , 每天都要耗费数额巨大的资金 。做好了这些准备后 , 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啊!
其用战也胜 , 久则钝兵挫锐 , 攻城则力屈 , 久暴(pù)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 , 屈力殚(dān)货 ,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 虽有智者 , 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 , 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 , 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 , 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
【译文】所以 , 军队作战就要力争快速胜利 , 如果长久僵持 , 兵锋折损、锐气被挫 , 攻城就力竭 , 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 。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 , 锐气受挫 , 军事实力耗尽 , 国内物资枯竭 , 那么 , 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面举兵进攻 , 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面 。用兵打仗 , 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胜的 , 没有见过有计谋却要长久作战的 。战争旷日持久而对国家有利这种事 , 从来就没有过 。因此 , 不能完全了解战弊处的人 , 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