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解释( 五 )


故曰:知彼知己者 ,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 一胜一负 , 不知彼 , 不知己 , 每战必殆 。
【译文】所以说: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 作战就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的情况 , 胜负的机率各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的 , 每战必败 。
军形篇第四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 , 先为不可胜 , 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 , 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 , 能为不可胜 , 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 , 而不可为 。
【译文】孙子说:从前 ,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 首先要创造条件 , 使自己不致被敌人战胜 , 然后等待和寻求敌人可能被我战胜的时机 。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的关键 , 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战胜敌人则关键在于敌人出现可乘之隙 。所以 ,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 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所战胜 , 然后待机战胜敌人 。所以说 , 胜利可以预测 , 但不可强求 。
不可胜者 , 守也;可胜者 , 攻也 。守则不足 , 攻则有余 。善守者 , 藏于九地之下 , 善攻者 , 动于九天之上 ,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
【译文】想要不被敌人战胜 , 在于防守;想战胜敌人 , 在于进攻 。实行防守 , 是因为兵力不足;采取进攻 , 是因为兵力足够而敌人相对弱小 。善于防守的 , 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底 , 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 , 展开自己的兵力如同神兵天降 。因而 , 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 , 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 , 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 , 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 , 见日月不为明目 , 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 , 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 , 无智名 , 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tè) , 不忒者 , 其所措必胜 , 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 , 立于不败之地 , 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 , 修道而保法 , 故能为胜败之政 。
【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 , 并不算是最高明的 。经过力战而取得胜利 , 即使天下人都称赞 , 也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就像举起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不算力大 , 能看见太阳、月亮算不上眼睛明亮 , 能听见雷霆的声音算不上耳朵灵敏一样 。古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 , 只是战胜了容易战胜的敌人 。因而 , 这些善于打仗的人的胜利 , 既没有智谋的名声 , 也没有勇武的战功 。但他们所取得的胜利是不会有丝毫误差的 。之所以没有误差 , 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 , 战胜的是那些已处于失败境地的敌人 。善于打仗的人 , 总是让自己先处于不败之地 , 同时 , 也绝不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 。所以 , 胜利之师是先创造必胜条件然后再去交战 , 失败之师总是先盲目地同敌人交战 , 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 。善于用兵的人 , 总是注意修明政治 , 确保治军法度 , 所以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