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 , 鲜(2)仁矣 。”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 , 善其色 , 致饰于外 , 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
(2)鲜:少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 , 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 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 ,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 , 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 , 孔子讲仁的反面 , 即为花言巧语 , 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 , 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 , 说到做到 , 先做后说 , 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 , 只说不做 , 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 , 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 , 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 , 力戒空谈浮言 , 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 , 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 , 生于公元前505年 , 鲁国人 , 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 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
(2)三省:省(音xǐng) , 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 ,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 , 表示动作频率多 , 不必认定为三次 。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
(4)信:旧注曰:信者 , 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 , 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
(5)传不习:传 , 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 , 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 , 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 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 , 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
在春秋时代 , 社会变化十分剧烈 , 反映在意识领域中 , 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 , 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 , 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 , 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 , 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 , 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 , 进行自我批评 , 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 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
在本章中 , 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 。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 , 办事尽力 , 死而后已 。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 , “尽己之谓忠” 。“为人谋而不忠乎 , 是泛指对一切人 , 并非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 , 都尽力帮助 。因此 , “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 , 不止用于君臣关系 。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 , 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 , 又有重要的区别 。“信”的涵义有二 , 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 , 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 信特别与言论有关 , 表示说真话 , 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
- 论语中的至理名言及解释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归类
- 开学作文记叙文 开学作文800字高中励志篇
- 3-6岁儿童谜语 少儿谜语大全
- 风水理气篇 一运易理风水分析社会现象
- 领结婚证需要带啥 领结婚证文案
- 洞庭碧螺春产于哪个地方 碧螺春种植技术
- 论语取名女孩虎年宝宝 论语取名字男孩 牛宝宝
- 中秋节诗歌朗诵大全短篇 中秋诗歌大全短篇
- 淘宝查降权软件 淘宝降权查询在哪里查询
- 名篇造句三年级 大名鼎鼎造句四年级下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