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篇第一【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 , 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 , 使民以时”;“礼之用 , 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 , 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 , 不亦乐(6)乎?人不知(7) , 而不愠(8) , 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 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 , 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 , 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 , “时”字用作副词 , 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 , 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 , 同悦 , 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 , “同门曰朋” , 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 , 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 , 悦在内心 , 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 , 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 , 知 , 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 , 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 , 恼怒 , 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 , 有时指有德者 , 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 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 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 我也不怨恨、恼怒 , 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 , 说它是“入道之门 , 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 , 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 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 , 一句一个意思 , 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 , 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 , 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 , 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 , “习”不是温习 , 而是使用 , 引申为采用 。而且 , 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 , 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 , 要是被社会采用了 , 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 , 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 , 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 , 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 , 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 , 即使社会不采用 , 人们也不理解我 , 我也不怨恨 , 这样做 , 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 , 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 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 , 在对“人不知 , 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 , 也有人认为 , “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 , 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 , 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 , 别人就可以理解了 , 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 , 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 , 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 , 我告诉他 , 他还不懂 , 我却不怨恨 。这样 , “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 ,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 , 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 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 , 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
- 论语中的至理名言及解释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归类
- 开学作文记叙文 开学作文800字高中励志篇
- 3-6岁儿童谜语 少儿谜语大全
- 风水理气篇 一运易理风水分析社会现象
- 领结婚证需要带啥 领结婚证文案
- 洞庭碧螺春产于哪个地方 碧螺春种植技术
- 论语取名女孩虎年宝宝 论语取名字男孩 牛宝宝
- 中秋节诗歌朗诵大全短篇 中秋诗歌大全短篇
- 淘宝查降权软件 淘宝降权查询在哪里查询
- 名篇造句三年级 大名鼎鼎造句四年级下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