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注释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及道理( 九 )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 , 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 , 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 , 亦可宗(6)也 。”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 。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礼” 。
(3)复:实践的意思 。朱熹《集注》云:复 , 践言也 。”
(4)远:音yuàn , 动词 , 使动用法 , 使之远离的意思 , 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
(5)因:依靠、凭藉 。一说因应写作姻 , 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
(6)宗:主、可靠 , 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 , (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 , 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 , 也就值得尊敬了 。”
【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 , 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 。“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 , 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 , 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 , 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 居无求安 , 敏于事而慎于言 , 就(1)有道(2)而正(3)焉 , 可谓好学也已 。”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
(3)正:匡正、端正 。
【译文】
孔子说:“君子 , 饮食不求饱足 , 居住不要求舒适 , 对工作勤劳敏捷 , 说话却小心谨慎 ,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 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 , 一个有道德的人 , 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 , 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 , 谨慎小心 , 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 , 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 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 这是值得借鉴的 。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 , 富而无骄 , 何如(2)?”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3) ,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 ,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告诸往而知来者(6) 。”
【注释】
(1)谄:音chǎn , 意为巴结、奉承 。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 , 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
(4)如切如磋 , 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 。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 , 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 , 切了还要磋 , 加工玉石 , 琢了还要磨 , 有精益求精之意 。
(5)赐:子贡名 , 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 , 同之;往 , 过去的事情;来 , 未来的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