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文赏析及释义 高中语文大学原文及翻译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 定而后能静 , 静而后能安 , 安而后能虑 ,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 则近道矣 。
《大学》的宗旨 , 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 , 在于关爱人民 , 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 , 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 , 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 , 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 , 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 , 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 , 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 , 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 知至而后意诚 , 意诚而后心正 , 心正而后身修 , 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 国治而后天下平 。
在古代 , 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 , 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 , 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 , 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 , 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 , 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 , 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 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 , 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 , 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 , 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 , 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 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 , 而其所薄者厚 , 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 , 此谓知之至也 。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 , 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 。人的根本败坏了 , 末节反倒能调理好 , 这是不可能的 。正像我厚待他人 , 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 , 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 , 还未曾有过 。这就叫知道了根本 , 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
所谓诚其意者 ,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 如好好色 ,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 , 无所不至 , 见君子而后厌然 ,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 如见其肺肝然 , 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 , 形于外 ,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 , 十手所指 , 其严乎!”富润屋 , 德润身 , 心广体胖 , 故君子必诚其意 。
所谓意念真城 , 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 , 喜爱好看的女子 , 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 。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 。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 。当他们看到君子后 , 才会遮掩躲闪 , 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 , 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别人看到你 , 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 , 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