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的分龙节 毛南族墓葬风水


之前讲过一个故事,十三叔去贵州镇远古城做工程的时候,第一次住在瑶寨,半夜起来撒尿不经意在柴房看到棺材的事,把我吓得够呛 。想起来也算是特别的经历,这期我们就说说广西各地的葬俗,看看跟灵山的有甚区别?

毛南族的分龙节 毛南族墓葬风水

文章插图

土葬是广西各民族中较为普遍流行的一种葬俗 。由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以 及年龄、地位等差别,除土葬外,广西各民族还形成了其他不同的葬俗 。其中,影响较大、 流行较广、比较具有民俗特色的有捡骨葬、火葬、崖洞葬、挂葬、野葬、外亡人葬、凶死葬、 冥婚葬、屈肢蹲葬、铜棺葬、铜鼓葬等 。这些葬俗,有的仅为某一民族习俗,有的则在数个 民族中流行 。
毛南族的分龙节 毛南族墓葬风水

文章插图

捡 骨 葬
壮族唐宋以来盛行捡骨葬(亦称二次葬) 。人死入土三五年后就掘土开棺捡骨 。捡骨前,先置备专门盛骸骨的陶瓮,高约二尺,直径一尺余,有盖,有的外表还有浮雕图案,并涂有 金黄色的釉,俗称“金坛”或“金冢” 。在清明或秋冬干燥季节择一吉日 。由死者的亲属和 亲戚及一有经验的老人同去捡骨 。到坟前先点香、烛,摆鸡、猪肉、糯米饭等供品,然后跪 拜,向亡灵诉说捡骨之意 。破坟开棺后,把骸骨一一捡出 。按人体骨格结构顺序置于金坛中 。坛内不放任何陪葬品,坛盖内侧用毛笔写上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等 。盖上坛盖后,由 长子或长女背往新墓地埋葬;或暂藏于山洞,待择得吉地后,再下葬 。这与灵山的习俗差不多,农村地区比较流行捡骨葬 。
毛南族的分龙节 毛南族墓葬风水

文章插图

金秀、上林、环江、马山、田林一带部分瑶族,也行捡骨重葬 。防城部分瑶族(细板瑶) 破坟开棺捡骨后,将骸骨分散埋葬 。巴马瑶族第一次下葬后,如家宅不安,不动墓内的尸骨,只将墓碑另迁立他处吉地 。如无石碑,葬一块石头亦可 。葬后,每年扫墓时就不去老墓,而 去新石碑墓上坟 。金秀部分瑶族(花蓝瑶)的捡骨葬又有不同 。人死殓尸入棺,将棺木抬到村 外附近的山坡上停放,搭盖一个临时性的茅棚或木皮棚,遮盖棺材 。二三年后,尸肉腐烂,再开棺捡骨,择地安葬,俗称“停棺捡骨葬” 。河池苗族、罗城仫佬族、环江毛南族,父母 去世后,如家里不吉,便认为是祖坟风水不好,要捡骨重葬 。仫佬族捡骨时,有的要将亲生子女的手刺出血擦在骨上,有的用枫树叶煎水洗骨,代替用血擦,然后捡骨入木匣内埋葬 。毛南族开棺捡骨时,要用白布遮棺,忌讳见天,然后将捡出的骸骨放入一小木棺内,觅地重葬 。
毛南族的分龙节 毛南族墓葬风水

文章插图

火 葬
壮、瑶等族过去曾流行火葬 。民国《上林县志》说,明代县境壮族往往有火化之举 。清 乾隆《庆远府志》说:“南丹、东兰瑶、壮,亲死俱火化,择头额骨、手指骨、脚膝骨,以 小罐贮而瘗之,余具不收矣 。十余日后,就焚化处掘土乱埋,不祭扫 。忻城亦如此,而骨则 全收 。”清代容县瑶族,人死则焚其骸,收烬置瓮中瘗之 。民国时期,大瑶山、平南等地瑶 族亦行火葬 。
毛南族的分龙节 毛南族墓葬风水

文章插图

金秀部分瑶族(茶山瑶)至今仍流行火葬 。人死殓尸入棺,抬到离村二三里外的山坡上,置干柴于棺底,经道公作法后即放火焚棺 。待棺材与尸体烧为灰烬,孝子即将死者头颅、胸、 四肢等部位的骨灰各捡一些装入一陶罐中,然后择地安葬 。其余的骨灰则就地掩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