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全摇号?几家欢喜几家愁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 , 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 写进了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该《意见》被认为释放出强烈信号: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掐尖”择优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
政策制定者期望择校降温能把孩子的学习负担减下来 , 缓解日益疯狂的校外培训现象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 , 这是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当中出现的乱象作出的一些明确回应和规定 , “民办校要与公办校同步招生 , 也是维护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招生考试制度” 。
尽管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尚未在小升初阶段实行“公民同招” , 但采访人员在全国多个省市采访调查了解到 , 这项旨在确保招生“客观公正”的改革 , 对家长而言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盼着快点摇号 , 快点解脱;有的则认为 , 完全平均仍是一种不公平 。
孩子辛苦拼6年 上好学校只能凭运气?
39岁的牛文文承认 , 自己就是传说中的“鸡血”妈妈 。
儿子一直按照她设定的样子成长:上幼儿园就比同龄孩子提前了一年 , 小学前上了一整年学前班 , 进入一所不错的小学后 , 考试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 。
这似乎对她来说是一种信号:我儿子就是比其他孩子聪明 。 于是她更加不敢掉以轻心 , 生怕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 影响了孩子天赋的发展 。
每天儿子回家写作业的时候 , 她就目不转睛地盯在旁边:哪道题不会 , 哪个是错了又改的 , 哪个地方在下笔之前有点犹豫……全都被她看在眼里 , 记在错题本上 。
她研究小学每一次考试的考卷 , 每逢考试前她都要按照自己总结的内容给孩子复习一遍 , “想让他考多少分 , 就能考多少分!”
她从没想过靠运气 , 一心就想让孩子努力学习 , 考上最好的学校 。 自打上小学 , 她就把儿子送去一家知名校外培训机构补习 。 在那里 , 学生必须参加入学分班考试 , 然后按照成绩进入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和超常班 。 “我们在尖子班里轻轻松松 。 ”但她还是不够满意 。
于是她暑假期间拼了命陪着孩子复习 , 还暗地里拖人找了好多关系 。 终于 , 儿子踩着录取线挤进了“超常班” 。
没想到 , 孩子原本在尖子班轻松考个前几名 , 可到超常班就傻眼了——老师讲的大部分都听不懂 。 牛文文一问才知道 , 那个班学的都是初中的奥赛题 。
朋友不解 , 问她:“孩子在尖子班里成绩本来很好 , 为什么非要挤进超常班受罪?”她挤挤眼睛回答:“还不是为了小升初考好点 , 瞄准最好的那几个学校 , 必须得更拔尖才行 。 ”
女儿今年“小升初”的沈凌 , 已经切身感受到变化带来的冲击 。 她所在的城市曾允许唯一一所以外语教学见长的名校可以在小升初阶段跨区在全市范围选拔学生 。 几年前 , 要想入围这所学校的面试 , 要求非常高:五六年级至少获得一次市三好生或连续两年区三好生、剑桥少儿三级考试14个盾以上等 , 很多孩子都是手捧着一大摞各种“杯”的证书 , 来参加面试选拔的 。
沈凌的女儿从小语言能力比较突出 , 她一心想培养孩子进入这所名校 , 为此 , 女儿在小学期间考下了几乎所有能考的英语证书 。 没想到学校贴出新的招生简章 , 现在采用“摇号+面试”的录取方式 , 也就是说 , 必须先摇号获得面试机会 , 才有机会通过选拔赢得入学资格 。 可沈凌的女儿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摇上 , “女儿心里落差挺大的 , 我只能安慰她 , 打下好基础将来总会有用的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