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食疗的最好方法 风寒感冒食疗


我们身体刚刚受到风寒侵袭的时候 , 可以熬一大杯怀山药片 , 或者是怀山药粉 , 趁热喝下去 , 可以散寒发汗 , 将寒邪立刻解除 。
山药真的能散寒发汗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 正是我这两年琢磨体会的问题 , 正有心得意欲发挥 , 借这个机会 , 与同道探讨 , 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
我们下面谈论的 , 是怀山药 , 后文就不再重复了 。

感冒食疗的最好方法 风寒感冒食疗

文章插图
首先 , 关于山药 , 中医认为它归肺、脾、肾经 , 具有滋补的作用 , 此无争议 。早在《神农本草经》 , 就已有关于山药的记载 。
但是 , 山药究竟药性是凉的 , 还是温的?补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 , 因为历代文献所讲的不一致的 。
《神农本草经》认为山药:“味甘 , 温 。”这是历代文献的主旋律 , 但是也有些文献认为山药是凉的 , 到明代的《药品化义》里 , 作者给出了一个确切的回答:“生者性凉 , 熟则化凉为温 。”
所以 , 我们熬药所用的山药 , 基本都是熬熟的 , 并没有人生着吃 , 所以 , 我们所用的熬好的山药 , 药性是温的 。
现在 , 我们再来看山药的滋补作用!
中医认为 , 山药健脾 , 补肺 , 固肾 , 益精 。
《神农本草经》认为山药:“主伤中 , 补虚 , 除寒热邪气 , 补中益气力 , 长肌肉 , 久服耳目聪明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 《本经》提出了山药可以“除寒热邪气” , 为何山药可以除寒热邪气?其中道理在哪里?我们回头探讨 。
在唐代的药学文献《药性论》里面 , 记载着山药可以:"补五劳七伤 , 去冷风 , 止腰痛 , 镇心神 , 补心气不足 。"
这里面 , 又有一个“去冷风”的作用 , 这和《本经》的观点是一样的 。
在明代《本草化义》里面 , 记载山药:“温补而不骤 , 微香而不燥” , 类似的记载 , 在古代还是比较多的 。
可见 , 历代文献里面 , 医家多主山药的药性是温的 , 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外 , 似乎可以散寒 , 除寒热邪气 。
但是 , 现在多数讲山药的书 , 都说山药也是滋阴的 , 这又是为何呢?为何山药药性是温的 , 却能滋阴呢?
其实 , 在中医里面 , 这样的中药比较多的 , 比如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药等等 , 药性都是温的 , 功效却说是滋阴的 。出现这个问题 , 主要是我们现在对“阴”与“精”的概念把握不清晰导致的 。
在中医里面 , “精”是被归在“阴”这个概念里面的 , “阴”包括了精、血、津、液这些内容 , 所以 , 如果我们仔细体会 , 会发现 , 这些医家所讲的山药滋阴 , 其实是山药的补精的作用 。
精分很多种 , 比如有先天之精 , 五脏之精等 。熟地就是补肾精的 , 而山药 , 主要补脾脏、肺脏之精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