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隐藏知北游任务 斗战神知北游任务流程( 九 )



道教美术源远流长,作品众多,对中国美术影响深远 。以山水画为例,它的起源与道家思想和道教义理有密切联系 。六朝时期,山水画形成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指导思想,其中的“神”即与人的灵性相通的宇宙及万物的生命本质 。这种美学思想深受道家思想和道教义理的影响,道家、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形神、意境和气韵生动等范畴的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历史上的一些画家或是入籍的道士,如唐代画家张素卿以画道门尊像著称;或深受道教影响,如吴道子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因其艺术成就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除了山水画,道教美术作品还有道教始祖、神仙鬼属等的石刻造像、道祖故事画,以及举行道教仪式时悬挂的水陆画、修道生活画等,这些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道教神仙画的内容和技法对民间美术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可以在壁画、版画、年画等艺术形式中看出,甚至在唐卡中也有表现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 。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頫、黄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郑板桥等书画家都是道教徒,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浸润 。
总之,道教对中国文学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教文学艺术及其衍生的泛道化艺术,因其阅读性、音乐性、观赏性而成为很好的道教旅游文化资源 。


斗战神隐藏知北游任务 斗战神知北游任务流程

文章插图



建筑园林资源
诗曰:“深山藏古观,幽径通殿堂” 。道教名山的自然风光和道教宫观往往珠联璧合,一些宫观依山傍水,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建筑结构相融洽的独特风格 。宫观建筑重视风水,殿、堂、庙、亭、台、楼、阁、馆、舍、轩、斋、廊、阙、门、坛、塔、榭、坊、桥等各类道教建筑均突出了“道法自然”的理念 。
从建制上说,有的道教宫观规模宏大,如湖北武当山,建有号称“万古之奇观”的八宫二观、三十六庵、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外加一条长达七十余公里的登山神道,为全国最宏伟的宫观建筑 。道教宫观建筑风格多样,并与美术等多种道教艺术紧密结合,就整体布局而言,宫观建筑模仿人体,讲究突出中轴线对称:从结构上讲,宫观建筑为上木建筑、宫殿式结构,强调天圆地方、阴阳五行的理念 。
道教自然风景式宫观园林开我国宗教园林的先河,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其美学原则和实践对其他宗教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许多宫观建筑与道教教义、神话等相融合,凸显其宗教意义,使得建筑形式和风格更趋多样化 。一些宫观修在洞中、洞口或洞附近,形成洞中楼、洞口楼,或者增建长长的封闭走廊;有些宫观突出说经台、炼丹井、神仙修道处等,建筑布局和形式为此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有些宫观修有八卦亭、窝风桥等具有特殊道教涵义的建筑 。
一些道教建筑技术非常高明,如: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为木质结构三层楼阁,全阁使用铁木构件近三千条,以杠杆原理互相勾连,保持稳定,共承重负,特别是二层楼四根内柱,上承重荷,但由于杠杆原理将重力分散,柱脚却悬空不落地,出人意料 。再如:苏州玄妙观是苏南一带最古老的大型殿宇建筑,其上檐内槽上昂斗拱的建筑形式在国内绝无仅有,被视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