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论文 浅谈我的中国梦论文


开栏的话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大家认为 , 73吨小麦、15吨对虾 , 能交换些什么呢?”2018年11月29日 , 金川集团铜业公司冶金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潘从明受邀在人民大会堂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宣讲报告时 , 向与会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
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百废待兴的中国在粮食极度紧缺的情况下 , 不得不用73吨小麦、15吨对虾从国外换取500克铂族贵金属 。这些贵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人缺了维生素会得软骨病 , 同样 , 一些工业产品缺少了贵金属也会得软骨病 。天宫升空 , 蛟龙下海 , 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 , 这一个个大国重器 , 一旦缺少了贵金属 , 都将无从谈起 。”
潘从明所说的铂族贵金属因其特有的导电、延展等性能 , 被用在导弹、卫星等装备和产品的核心装置上 , 是稀有的战略性新型材料 。
1958年 , 沉睡了亿万年的金川镍矿被新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探矿锤掀起了神秘面纱 , 祖国镍都的第一代创业者怀揣报国梦想 , 克服艰难困苦 , 在茫茫戈壁上揭开了中国铂族金属工业发展的大幕 。
作为全球知名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企业 , 金川集团公司拥有丰富的镍钴铂族矿藏资源 , 也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生产8种贵金属产品的企业 。
“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 , 金川人所做的主要工作 , 就是从聚宝盆里除去98%以上的矿渣 , 把百分之一左右的‘宝贝’们提取出来 。”潘从明说 , “我是一个幸运儿 , 有幸参与其中 , 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建设的神圣事业 。”
1996年 , 出身农村的潘从明进入金川集团公司贵金属冶炼厂工作 。
“刚进厂时 , 看着什么都新鲜 , 但什么也不会 。”潘从明说 。勤奋好学的他从头学起 , 无数个日夜 , 在台灯下啃下了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籍 , 写下了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 。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 , 2009年 , 潘从明被聘任为厂里的贵金属提纯班班长 , 他主动请缨要研发新的铂族金属提炼工艺 。
改工艺何其难?但潘从明骨子里不服输的“倔劲儿”让他迎难而上 。
他说: “我们国家的贵金属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0.39% , 资源有限 , 必须做好每一滴贵金属的回收 。矿石提取镍金属之后的废渣中有20多种金属元素 , 7种铂族贵金属就伴生在里面 。如果没有一套国际领先的提纯工艺和精炼技术 , 铂族贵金属只能和镍矿废渣一起被当作工业废料遗弃 。”
99.99% , 是铂族贵金属出厂的标准纯度 。镍矿废渣里的铂族贵金属含量极低 , 提纯1克如此高纯度的贵金属 , 需要采用60多种化学试剂 , 对至少5吨的镍矿废渣进行反复萃取 。其中 , 难度最大的当属对精炼次数的确定 , 精炼次数多了 , 造成贵金属白白流失;精炼次数少了 , 达不到99.99%的纯度 。
潘从明和他的团队要做的 , 就是将堆积如山的废渣 , 变成浑浊的液体 , 再让藏身在色彩斑斓水滴中的铂族贵金属 , 乖乖地“列队”流淌进成品槽中 。
从废渣变成液体 , 从液体变成贵金属 , 每一种贵金属提取要经过20多道工序 , 有200多个技术控制指标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控制指标都会让液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