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通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财务通则包括


2006年12月4日 , 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 , 该通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订的《通则》对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政策、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制度、规范职工激励制度、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

财务通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财务通则包括

文章插图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 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 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制定本通则 。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适用本通则 。金融企业除外 。
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
第三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控制财务风险 。
企业财务管理应当按照制定的财务战略 , 合理筹集资金 , 有效营运资产 , 控制成本费用 , 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 , 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 。
第四条 财政部负责制定企业财务规章制度 。
各级财政部门(以下通称主管财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指导、管理、监督 , 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监督执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 , 按照财务关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 。
(二)制定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财务政策 , 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
(三)建立健全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制度 , 检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质量 。
(四)实施企业财务评价 , 监测企业财务运行状况 。
(五)研究、拟订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 。
(六)参与审核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重要改革、改制方案 。
(七)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服务 。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 , 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等企业投资者(以下通称投资者) , 企业经理、厂长或者实际负责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导成员(以下通称经营者) , 依照法律、法规、本通则和企业章程的规定 , 履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职责 。
第六条 企业应当依法纳税 。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 , 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 。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 , 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 。

财务通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财务通则包括

文章插图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第八条 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 。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 。企业集团公司自行决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制度 , 明确决策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等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者听取职工、相关组织意见的财务事项 , 依照其规定执行 。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 。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 , 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 。
第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 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 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 , 控制财务风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