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犀溪村 寿宁县大黍村风水


夏日清早,寿宁县托溪乡的田间地头渐渐苏醒,茶园内夏茶吐绿,菜地里嫩苗破土,池塘中泥鳅游弋 。村民们沿着一条条机耕道,上山下田,精耕细作,将荒山荒地变成脱贫“靠山” 。


在大黍村高山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叶永招使用微耕机开沟翻田,十分得心应手 。这种体积小、功能多的农机适合山区梯田耕作,比起传统的人工、牲畜作业,效率倍增 。


今年初,托溪乡结合大黍村生态优势,从外地引进一家现代农业公司,以“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高山生态蔬菜种植业,56岁的叶永招因此获得到基地务农的工作机会 。


寿宁县犀溪村 寿宁县大黍村风水

文章插图

大黍村高山生态蔬菜基地
【寿宁县犀溪村 寿宁县大黍村风水】

“来到基地工作已经有40天了,每天的工资是160元,加上种茶、养鸡、采笋的收成,能有这样的收入我感到很满足 。”叶永招说,除了“薪金”收入,他还将自己的三四亩田地流转给基地,每年又能获得一笔“租金” 。


据大黍村党支部书记叶登淼介绍,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已流转300亩土地,第一批四季豆已经完成播种,下半年将根据市场需求轮种其他作物,用工需求十分稳定,目前共吸纳11户贫困户在基地工作 。


托溪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优良生态是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最大优势 。


在山口村广袤的山林下,自然生长着一种名为四叶参的药食两用植物 。当地村民经过多年摸索,逐渐掌握四叶参人工种植技术,发展起颇具特色的四叶参种植业 。


今年以来,山口村以寿宁县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将四叶参基地扩种至约300亩,村民夏会平就在种植能人的指导下效仿试种了三四亩四叶参 。他说:“山口村海拔约1000米,非常适于四叶参的生长,加之效益较高,现在把闲余的时间用来管理这片四叶参,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路子 。”


6年前,托溪村村民郭恭文也看中山口村的高海拔优势,在这里建起了泥鳅养殖基地 。他说:“山口村的水质好、水温低,泥鳅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品质很好,市场价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泥鳅 。”


寿宁县犀溪村 寿宁县大黍村风水

文章插图

养殖能人郭恭文在喂食泥鳅


为了从“门外汉”变为“土专家”,郭恭文翻阅了许多农业书籍,还通过网络学习养殖技巧,用辛勤的双手将泥鳅养殖基地逐渐扩大至30亩 。看着满池欢跳的泥鳅,他颇有信心地说:“今年预计将有好收成,希望以此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泥鳅养殖,将泥鳅产业进一步做大 。”


引进农业项目,种养能人带动,为山乡带来生机 。托溪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劳务经济成为青壮年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在家群众多为老弱病残,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增收问题,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成为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 。


托溪乡党委书记龚刘攀表示,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托溪始终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依托资源禀赋,紧扣“推动新发展,建设新托溪”思路,发展特色种养业,增加农业农村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


按照“一轴两翼三片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脱贫产业思路,托溪乡正在大力实施万亩高山茶园、万亩生态油茶、万亩水稻、万亩特色种植的“四个万亩”产业振兴计划,已形成茶叶、油茶、猕猴桃、四叶参、黄栀子、蔬菜、养蜂等多元化脱贫产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