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的典故 流言蜚语如何应对


孩子各方面都很出类拔萃 , 尤其品德方面高出很多人 , 学校选班干的时候 , 老师觉得他既能胜任班长这样的综合管理之职 , 又能在文艺方面独树一帜 , 以此他受到不少嫉妒 , 与周围那些庸俗之同类显得格格不入 , 平日里表现出好帮助人 , 做事大公无私等精神 , 也经常被同类说成是装出来的 , 孩子苦恼不已 , 就去问作为先生的爷爷 。


爷爷道:“才这么点事 , 就能把你吓唬住了?”说完 , 先跟孩子讲了一个孔子后裔孔斌的故事——
【流言蜚语的典故 流言蜚语如何应对】
魏王听说孔斌贤明 , 便派使者携带黄金绸缎 , 聘请他为相 。孔斌说:“如果大王能够采纳我的方针 , 可以为大王安邦治世 , 即使让我吃蔬菜 , 喝凉水 , 我也愿意 。如果只是让我穿上一身贵服 , 供以丰厚俸禄 , 那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 魏王哪里会缺少一个老百姓呢!”


使者再三延请 , 孔斌才前往魏国 , 魏王亲自出城迎接 , 拜他为相 。孔斌便撤换了一批靠关系受宠的官员 , 代之以贤良人才;剥夺去不干事者的俸禄 , 转赐给有功之臣 。那些失去职位的人都不高兴 , 于是制造出谣言 。文咨把这些话告诉了孔斌 。


孔斌说:“从来不能与老百姓共商创业大事!古代善于治理政事的人 , 起初时都免不了被诽谤 。子产在郑国做相 , 三年以后流言蜚语才停止 。我的祖先孔子在鲁国做相 , 也是三个月以后诽谤才终止的 。现在我每日改革政事 , 虽然赶不上前代圣贤 , 难道还考虑诽谤之言!”
文咨问:“不知道当年对尊祖上有什么诽谤?”


孔斌说:“先祖在鲁国任相 , 有人唱道:‘穿鹿皮袍的权贵 , 抓起他来没有罪;权贵穿着鹿皮袍 , 抓起他来都叫好 。’等到三个月以后 , 风气教化逐渐调养成型 , 百姓们又唱道:‘穿皮衣 , 戴殷帽 , 我们的心事他想到;戴殷帽 , 穿皮衣 , 一心为民不为己 。’”
文咨高兴地赞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您与古圣贤相比也不差 。”


孔斌在魏国任相共九个月 , 每次提出重大的建议都不被魏王采用 , 于是喟然长叹:“建议不被采纳 , 是我的建议有不合适的地方 , 建议不合君主的心意 , 我再做他的官 , 享用他的俸禄 , 是不做事白吃饭 , 我的罪过也太大了!”说完便称病辞去职务 。


说完 , 爷爷问他道:“有没有发现这里面的些许门道?”孩子道:“仿佛明白了点什么 , 一切的一切都在修身为本上 , 只要诚于己 , 精一做好了自己该做的 , 那些曾经诽谤你的人 , 也会转变为歌颂你的人 。还有 , 君子素其位而行 , 在那个位置做好在那个位置该做的事 , 假如在其位无法谋其事 , 就该有骨气 , 该走即走 , 不要尸位素餐 , 做到仰不愧于天 , 俯不怍于人 。”


爷爷听后 , 点点头 , 进而补充道:“你说的很好 , 但还可以更好 , 也就是你的立志要高远 , 以成圣为志 , 自性俱足 , 心明眼亮 , 这样自然格局能拉大 , 眼见高远 , 低处的杂音就不能把你怎么样了 。”说完 , 爷爷又把《传习录》中王阳明先生说圣人孔子的一段话找出来让他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