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四 )


3)面向正确的受众
如果搞不清楚设计原则是为谁写的,就一定会写出含糊不清的原则 。有的小伙伴说我们领导就喜欢“美观”,那我们是不是把“美观”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搞清楚为谁而写 。
作为一个设计师,定义设计原则可能对你来说也许并不难,但怎么把原则、品牌价值、组件相结合,怎么体现在设计模型中,这个我觉得是个挑战 。
对于 TED 来说,信息的清晰比美观更重要 。试图将每个演讲都提炼成一个短句可能很难,所以有时候标题可能很长 。对标题进行截断是很容易的,但对他们来说,演讲信息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
因此,他们没有选择相对容易的标题截断方案,而是确保他们的设计模式可以容纳长的标题 。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文章插图

功能性模式是界面中有形的构件(表单) 。它们的目的是让用户能够完成某种行为(填写表单),或者激励用户完成某种行为 。
功能性模式可以很简单(标签?字、输?框、按钮 ),也可以组合成更复杂的模式(搜索组件) 。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文章插图
标签?字、输?框、和按钮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文章插图
搜索组件由标签?字、输?框和按钮组成
随着产品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包括风格,甚至功能和交互方式,都有变化 。然而,它们的目的基本保持不变 。
我们用顶部导航举例:
顶部导航是由 logo、搜索定位框、文字下拉框、图标功能按钮、通知按钮构成 。导航条里的每一个模块都有自身的目的:搜索定位框告诉我们怎么快速找到想要的东西;导航带领我们浏览全局,指引我们到想去的地方;后面的的图标按钮让我们快速触达 。
总的来看,这些模块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引导用户快速浏览使用 。随着产品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
例如,随着产品功能越来越多,可能会在导航上面新增设置功能,让用户自己去排布常用功能 。又如,我们可能会对导航进行重新布局,把导航按模块分类,采用标签按页展示 。把模块下面更多功能放到子页面左侧 。虽然我们不断的对模式进行迭代,希望它更好的实现各自的目的或者说更有效地激励用户使用 。
在设计开始阶段就阐明模式的目的,能避免在产品发展过程中做重复性的工作 。
目的决定了其他的一切:模式的结构、内容及呈现 。了解模式的目的,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构建更加稳健的模块 。如果说功能性模式是界面中的组件,那么感知性模式则更像是样式——描述组件是什么类型的,给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下面,我们将探讨感知性模式 。
设想我们每个人各有一套房子,且每套房子都有以下这些家具: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张床和一个衣柜 。不过,虽然都有这些家具,但每套房子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可能是因为家具的样式、材料、颜色、纹理不同,或者是床罩的布料、装饰品的样式、房间的布局和灯光,甚至是房间里播放的音乐不同 。
上述这些属性便称作感知性模式,正是因为它们,可能你的房子就像是一个地中海风格的小窝,而我的房子就像是一个仓库 。
而数字产品感知性模式的例子包括语气、排版、配色、布局、插图与图标样式、形状与纹理、间距、意象、交互或动画,以及这些要素在界面中的组合和使用的具体方式 。
有时,人们将这样的特性视为产品的样式,或称作皮肤,也就是最外面的一层 。但要想取得成效,它们必须不仅存在于表面,还必须存在于品牌的核心,并随着产品的发展而发展 。只有这样,感知性模式才会成为让产品脱颖而出的强大力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