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五 )


同一领域的产品,哪怕具有相似的模块,它们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感知性模式通过界面传递品牌,并让品牌被人记住 。
看下面的图片,你能认出它们是什么产品吗?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文章插图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文章插图
这两张图里面并没有太多的信息,你只能看到排版的样式、一些图形和颜色以及一些图标 。然而这些视觉上的线索极具辨识度,所以你仍然很有可能看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产品(即钉钉和飞书) 。
这些视觉元素通过有意识地反复使用,便形成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认出它们 。
在模块化的系统中,想要做到视觉上的连贯统一可能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模块是由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目的创建的 。而由于感知性模式是渗透到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因此它们可以将系统的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如果这种连接是有效的,那么用户就会感受到模块之间的统一性 。
例如:飞书和腾讯的相同功能的组件感知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两个公司设计体系不能混用 。
如果说功能性模块反映的是用户需要且想要的内容,那么感知性模式关注的则是他们直观的感受或行为 。
在《网站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通过创建“设计角色”捕捉产品关键的个性品质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探索感知性模式的一些技巧 。
1)情绪板
情绪板是探索不同视觉主题的绝佳工具 。可以使用数字化的方式创建情绪版(Pinterest 或花瓣都是一种用于创建数字化情绪板的常用工具) 。
如果你目前做的产品是需要体现:科技、质感、智能,那上图应该可以满足这些条件,你可以通过这张图与领导进行沟通达成一致,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些颜色、元素、材质,这样大方向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只需在细节上进行打磨 。
2)样式叠片
定义好了大致的方向之后,便可以使用样式叠片来更加细致地探究多种可能性 。样式叠片的概念由 Samantha Warren 提出,他将其定义为“由字体、颜色等界面元素组成的能传递 Web 视觉品牌精髓的设计交付物 。”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文章插图
和情绪板一样,样式叠片可以为用户和产品团队提供有价值的讨论点,并呈现他们对特定设计方向的初始反应 。
arco.design 首页这张图可以理解为就是样式叠片,把不同的组件样式叠片放在一起比较,有助于准确地找到设计方向 。
当功能模式和感知模式建立完成后,我们将它们集成到产品的过程,它们还将进行演变 。因为在真实的界面中,模块、交互、样式之间相互影响下会产生新的问题,这都是很正常的,是典型的迭代过程,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设计语言最终形成 。像 ant design、arco.design 应该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要不然也不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打磨后才发布出来 。
1)平衡品牌性与一致性
过分关注一致性也会扼杀品牌性 。矛盾在于,让设计达到完美的一致性无法确保它依然具有很强的品牌性 。有时,这样做反而会削弱品牌性——在一致性和统一性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
《英国公开大学》的创意总监曾说过:“当你专注于产品一致性的时候,打造产品质感的一些重要的细微之处就有可能会丢失 。
发展感知性模式需要为设计师赋予打破常规的权力,鼓励设计师积极地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好的设计体系能在品牌的一致性和创造性表达之间取得平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