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六 )


2)小规模试验
后期如果发现样式无法满足,我们如何将新的样式引入设计体系呢?
可以先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试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做法 。如果某些元素的效果很好,我们就逐渐将它们集成到其他界面中去 。例如,在学习者完成一个步骤时,纯功能性的切换按钮缺乏庆祝和成就的感觉 。于是,我们用带有圆形样式、弹跳 动画以及勾号图标的按钮取代了先前的按钮 。
虽然新的按钮样式受到了学习者们的好评,但它与设计体系的其他元素格格不入 。后来,我们开始在网站的其他地方应用圆形图案、弹跳动画和勾号图标 。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整个设计体系给人的感觉就是割裂的 。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

文章插图

数字产品都是由团队打造的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具体目标,都有各自的截止日期 。这就意味着难免会出现草率加入的模式、重复或错误的模块 。
我们能确保一个产品即便有多人协作,却仍能连贯、统一吗? 只要我们团队对自己的设计体系及其运转方式有共同的理解,我们就能做到这一点 。
这意味着我们遵循相同的指导原则,我们对品牌愿景的理解是一致的,我们在设计和前端架构方面有共享的方法,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模式是最有效的,也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 。换句话说,创建统一的设计体系需要共享设计语言 。
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如圣家族大教堂、沙特尔大教堂、阿尔罕布拉宫)并不是由一位主建筑师在绘图板上费力地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一群人构建出来的,这群人对能将这些建筑物变为现实的设计模式有着深刻的共识 。
“几组人可以通过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语言,当场构思出他 们的大型公共建筑,就好像他们共有一个心灵 。”
——克里斯托弗 ? 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
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想法构建数字产品 。设计语言可以让人们创建出具有整体感的产品,哪怕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部分也是如此 。
如果一个界面上的元素没有恰当的名称、团队里人尽皆知的名 。那么该元素就没有在你的设计体系中成为有效的单元 。一旦你给一个物件命了名,你就塑造了它的未来 。
例如,如果你给的是一个表现型的名称,那么它将来就会受到样式的限制:“蓝色按钮”只能是蓝色 。
例如,如果你给的是一个状态属性的名称:“幽灵按钮”,它的特点是:按钮形状的透明按钮,但有细实线的边框,常用在有色背景上 。
仅仅完成命名还不足以建立共享的设计语言 。整个团队都应该 沉浸到设计语言中去,让它无所不在 。
让设计模式变得可见: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墙上开辟一块专门展示设计体系的空间,将它称作“模式墙” 。
让你的设计体系更加开放,人们会感觉你欢迎他们的加入,欢迎他们提出问题甚至做出贡献 。
1)引用事物的名称
所有语言的共同特点是,只有不停地使用才能让它保持活力 。
它需要成为日常对话的一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有意识地使用约定好的名称去引用这些模式很重要——无论这个名称听起来有多奇怪 。将设计体系作为入职培训的一部分将设计体系的内容作为入职培训的一部分,新员工了解设计体系就会更加容易 。当新员工入职时,他们将了解到设计指南是如何创建出来的,这样他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出决策 。在 《英国公开大学》 内部,他们创建了一个入门性质的线上课程,其中有一章专门对模式库进行了介绍,并包含了 一些小测验和小课程,这样可以帮助新员工更好的理解设计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