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模式的定义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诸多的亮点和创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长期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的教研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新课改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我觉得新课标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一理念和要求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落实 。因为不管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这些理念和要求,还是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这些内容和标准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去实施,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去落实,如果没有课堂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新课标所倡导的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就会难以落实,素质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
新课改实施以来,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深受大家推崇和欢迎,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受一讲到底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加之高中段学生多、时间紧、容量大,高中段的新一轮课改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进展缓慢,课堂教学生态严重僵化和落后,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经过调研,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我发现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缺乏一个最基本的遵循:教师什么教?什么不教?如何教?讲什么?不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哪些内容自主探究?那些内容合作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和谐共荣?这些操作上的实际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教师,大部分教师不是不想变,而是不会变,靠几次简单的专家讲座、示范课、观摩学习只是杯水车薪 。究其原因,教师教学的总遵循:课标和教材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理念、设计和操作细则,只有靠教师自己摸索,所以就会出现你有你的千要求,我还是以讲代学、一讲到底、教学两张皮的尴尬局面 。
我发现这一次高中语文新课标在指导教师“如何教”和引导学生“如何学”这方面有明显的要求和改进,不论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到课程的设置的教学提示,还是最后的实施建议、命题建议,都对教师如何教学新教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指导,真正把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落实在每一个板块,每一个实施流程细节中 。
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看,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施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
从以上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更加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这一特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实践,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很明显,这样的内容只靠教师像过去那样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以讲代学是完不成的,必须有学生的自主主动参与才行,这就逼迫现行的课堂教学生态必须发生改革 。
【语文教学模式的定义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变呢?我们看新课标的每一个板块几乎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提示 。
例: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提示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 。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