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风水讲堂 民间三合风水



三合风水讲堂 民间三合风水

文章插图
周福生三合风水体系
第二章 风水认知第一节 风水的定义与实质
一、风水的概念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演变以“生气”为动力,是生气孕育了万事万物 。现代的科学理论证实了生气是存在的,证实了生气孕育万物的说法是正确的 。“气”乘风而散,界水而止,所以,就有了风水的概念 。故风水理论的依据则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即藏风聚气 。风水又称堪舆,是堪天舆地的,目的是找到能量场,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使后代子孙得到阴佑,达到身心健康,事业昌盛,这就是风水的目的和核心 。
风水分为阴宅和阳宅 。阴宅是先人骨骸安放的地方,返气纳骨,通过气场把信息传递给后代子孙,使后代受到阴佑 。所以,什么样的风水养育什么样的人,其作用在育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阳宅是人们居住活动的地方,是朝气所在,养人更为直接 。阴阳两宅相辅相成,互为其根!
人身本身是一个小太级,天有日月,人有两眼;地有山河,人有骨骼血液 。气在人中,人在气中,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人每时每刻都受环境气场的影响 。风水能改天命夺造化,风水能孕育皇帝,巩固领导者的地位,所以,三合风水世代被帝王控制,作为皇家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所以,是帝王之术 。
1、“风水”一词始见于东晋郭璞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实际上,“风水”一词真正的称呼是明朝之后,专指研究阴阳二宅的学问,明朝以前叫“堪舆” 。"堪舆",这个名字最早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时代淮南王刘安所撰之"淮南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堪舆",堪天道也,舆地道也,道即规律,堪舆即寻找研究天地之道 。风水又称堪舆学、青乌术、相地术、青囊术、人文地理学、人生地理学、自然环境学、宇宙气场养生学等 。在我国民间,俗称为“风水”,把从事此职业者称为“地理先生”“阴阳先生”“风水大师”等 。
《葬经》堪称阴宅风水的代表之作 。此书对后世风水术的影响很大,故尊称为“经” 。《葬经》开篇第一句话,“葬者,乘生气也”指出了风水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所谓“生气”,就是大自然孕育万物之气,包括阳光、空气、水份和磁场等;“生气”就是生命力,活力;生气是阴阳交媾、五行生克制化而形成的中和之气 。龙要“飞鸾舞凤”方有生气,水要“生蛇出洞”方有活力,穴要“山环水抱”才聚生气,砂要“清秀丰满”才显生气,土要“坚实色润”才蕴生气,向要“当运乘时”才纳生气 。风水的作用是为了寻找适合生者居住和亡者安葬的生气场,并利用生气场使生命和亡命与天地自然达到和谐,对生命和亡命的子孙后代的吉凶祸福产生作用,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生气场是通过山川形势的阴阳顺逆、五行生克制化、生死分合、粗老秀嫩来表现的,山川性情,风气水气为先,藏风聚气 。
五气生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所谓“五气”,系指金水木火土流行之气,谓之“五行”,“行”者,流行也,类型也,并非是五种基本的物质元素,而是五种类型的流行变化之气,用现代术语说是五种类型能量 。五气遍布宇宙,交杂作用而产生万物 。行于天,则生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行于地,则生山石草木,溪河湖海;行于天地之间,则生人马牛羊,鸟兽虫鱼 。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阴阳二气,互为其根,相互交感,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 。阴阳二气交感流行,产生风云雨雪,在地中流行则孕生万物 。这种生气是肉眼看不见的,只有靠地理形势来印证,先察龙穴砂水,次审缓急沉浮,再看气运得失,务使各乘生气,方合法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