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洗(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 。
【用法】上七味 ,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
【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证 。心下痞,但满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 。
【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损伤中阳 , 寒从中生,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证 。心下指胃脘,痞指胃脘部堵塞不适 。无形邪气内陷于里,故但满而不痛不硬,按之濡软 。中阳虚损 , 寒热互结,升降失常 , 则恶心呕吐,肠鸣下利 。治宜平调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中半夏苦辛温燥,能散结除痞,和胃降逆,为君药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以和阴;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泻里热以和阳,共为臣药 。四药相配,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 以治寒热错杂之证 。又因本证中虚失运 , 故用人参、炙甘草、大枣为佐药,甘温益气,健脾补中 。炙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七药合用,使寒去热清,气机得畅,升降复常 , 诸证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 补泻兼施 。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 。临床以心下痞满不痛,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属寒热互结,虚实夹杂者 。
【使用注意】食积和痰浊内结之痞满者 , 不宜使用本方 。
【附】生姜泻心汤(《伤寒论》):即半夏泻心汤中减干姜二两(6g),加生姜四两(12g)水煎服 。功效:和胃消痞 , 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之痞证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 。
【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用芩连,干姜草枣人参添,寒热互结心下痞 , 散结消痞病自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