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冲汤

【方剂名】固冲汤 , 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白术炒一两(30g)  , 生黄芪六钱(18g),龙骨煅捣细八钱(24g),牡蛎煅捣细八钱(24g) ,  山萸肉去净核八钱(24g),生杭芍四钱(12g), 海螵蛸捣细四钱(12g),茜草三钱(9g),棕边炭二钱(6g) ,五倍子五分,轧细,药汁送服(1.5g)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
【主治】脾气虚弱 , 冲脉不固之崩漏证 。崩漏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头晕肢冷,四肢乏力 , 舌淡,脉微弱 。
【方解】本方证为脾气虚弱,冲脉不固所致 。冲为血海,脾主统血、摄血 , 脾气虚弱,统摄无权 , 致冲脉不固,故见月经过多,甚或崩漏;气虚及失血过多,则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质淡 , 脉微弱 , 均为血虚气弱之象 。治宜益气健脾 , 固冲摄血 。方中重用白术、黄芪补气健脾 , 使脾健统摄有权,以固冲摄血 , 为君药 。山萸肉、白芍甘酸敛阴 , 既补益肝肾 , 又敛阴摄血,共为臣药 。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海螵蛸、五倍子收敛固涩以止血;茜草祛瘀止血 , 使血止而不留瘀,共为佐药 。冲为血海,崩漏则冲脉空虚,本方有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之功,故以“固冲”名之 。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脾虚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的常用方,以出血量多,色淡质?。?头晕肢冷,舌淡,脉微弱为辨证要点 。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属脾虚冲脉不固者 。
【功用鉴别】本方与归脾汤均治脾虚气不摄血之崩漏下血,但归脾汤是由健脾与养心安神药配伍组成,以补为主,所治者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之崩漏下血;本方是由健脾与收涩药配伍组成,以涩为主,所治者为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下血 。
【附】 固经丸(《丹溪心法》):黄芩炒 白芍炒龟甲炙 , 各一两(30g) 椿根皮七钱半(22g) 黄柏炒,三饯(9g) 香附二钱半(7.5g)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9g),空心温酒或白汤下 。功效:滋阴清热 , 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证 。症见月经过多 , 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热 , 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
【固冲汤】【方歌】 固冲汤用白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 , 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