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山药为常用中药材,为著名“四大怀药”之一 , 享誉国内外 。本品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 。其品种主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i Thunb.(北产怀山药)和参薯Dioscorea alataL(南方产)的根茎 。前者主要分布于河南温县、武陟、沁阳、博爱以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后者分布于广东,广西 , 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
【生长环境】山药适应性较强,有喜温、喜肥、耐寒、忌积水、怕干旱的特性 。生长期适宜温度20℃~30℃;30℃以上则抑制生长;出现霜冻时地上部分枯萎,而根茎能越冬 。光照不足时藤蔓徒长,根茎细而短 。
山药种子不易发芽,珠芽和根茎均能繁殖 。
根茎作种子的,一般连续3年 , 种性退化,应用“零余子”(叶腋间的珠芽)培育栽种,进行品种复壮 。山药生长期是:从播种到小暑前为地上部分发育迅速时期,小暑至立秋为结珠芽(零余子)期 , 立秋到秋分为根茎发育期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山药为深根作物,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 , 透气性强,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低洼积水、土壤黏重的地不宜种植 。忌连作,一般间隔3~5年种1次 。
选好地后进行深翻,细耙 , 整平,结合深耕施足底肥 。然后起垅或作高畦、平畦,一般垅宽40~50厘米 , 畦宽100~120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
2、选种:一般在收获山药时,选择粗壮而无病害的根茎,于芦头7~15厘米处折断 , 切成长10~15厘米段,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伤口愈合 , 置通风处晾4~5天后,储藏于沙中,备作种用 。珠芽(零余子)繁殖:于植株枯萎摘收零余子 , 选择个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好的作种 。用湿沙或两合土埋于室内 , 也可装入箩筐内,置于室外越冬 。
3、栽植:一般于春分至清明前后栽种 。珠芽(零余子)作种栽的多采用高畦或垅作栽种,畦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6~10厘米,垅作栽种的于垅上开浅沟 , 两法均按株距10厘米下2~3个珠芽,然后覆土,种后浇水或盖上一层草 , 使土壤保墒 。当年秋季挖出作种栽 。芦头作种栽的多采用垅作或平畦栽种,垅作的于垅上开沟种植,畦作的按行距30~45厘米,沟深15厘米,宽15厘米,可种双行或单行,芦头顺序平放沟内,若双行可摆成人字形,使芦头在沟之中线的两旁,相距3厘米 。栽后施粪土或覆土,稍加镇压,然后浇水或盖上一层草即可 。有的产地为加工光山药,多采用穴栽,即于种植前用木棍或铁钎打洞,洞口直径2~5厘米,深40~100厘米,洞内填细沙或谷壳,待下沉后栽种,并将种栽的根芽对准沙土,然后覆土 。
【栽培管理】
1、浇水:北方产区种植山药生长期要注意适时、适量浇水 , 以促进山药根部生长发育,使根茎粗、圆、长 , 两头匀称 , 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干旱会使根部发生畸形或分杈 。第1次浇水不宜过多,否则会长粗脖子 。当地表未干时进行第2次浇水,以防地表干裂,造成植株死亡 。以后浇水要逐次增多,以不超过根部生长的深度为宜,否则根部易长成细长状 。浇水时间以早晚为好,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地温增高 , 可用井水小浇 , 以调节地温 。雨季要注意田间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 。
2、中耕除草:山药出苗后,在南方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易板结,特别在旱地种植又无稻草遮盖的情况下,每次浇水或雨后杂草滋生很快,要及时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4次 。生长初期松土由浅渐深 , 生长后期则应浅松,以免损伤地下部分 。
- 玄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玉竹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延胡索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川党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川芎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大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川牛膝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苍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湖北贝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