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附子是我国著名中药材 ,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 逐风寒湿邪的功能 。因栽培历史悠久 , 加工技术精湛而享誉国内外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liDebx的子根加工品 。主产四川江油、彰明、平武、绵阳等地 。20世纪70年代全国有10余个省区引种栽培 , 因质量差,产量少,近多未栽培 。
【生长环境】乌头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怕高温、高湿 。多栽培于向阳、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 。通过栽培至第2年其子根即为附子 。
【种植技术】
1、种根来源:附子来源于乌头 , 用乌头块根繁殖,其种根产于四川安县、绵竹、青川、平武、彰明、江油等县,土名叫“乌药” 。乌药野生于山坡隙地或间种于玉米行间,药农于立冬后挖出 , 剥取侧生较大的块根,运往附子产区作种根,留下较小的块根种在原地,翌年立冬后又挖取大的,留下小的种在原地继续繁殖 。也有少数药农在坝地栽种乌药,其栽培方法和附子栽培方法相似 。但以选择较高燥地、阳光充足处,和附子同时栽种,行距10~13厘米 , 株距3~6厘米,种植后不修根和打顶,肥料除底肥外不施用干粪,仅施水粪,用量与附子同 。翌年立春后挖?。蟮淖髦郑?小的留作乌药种根,再行栽种 。但坝地栽种的乌药忌连作,须每年换地 。
据经验,乌药以生于阳坡瘠薄土壤的质量较好,块根健壮,支根细,移栽在坝区,生长快 , 附子长得肥大,产量高 。阴山沃地的乌药种,种植后,植株生长不壮,发病多,抗病及抗旱力弱 。乌药按叶形分有4个品种:南瓜叶形的最好,鹅掌叶形的亦可,丝瓜叶形、艾花叶形的较差 。
挖出乌药后,堆置于阴凉通风之处 , 时间不超过半月,即须移栽,否则块根容易腐烂,或移栽后不发芽及产生幼根易折断等现象 。同时在挑运途中,应防止乌药在日光下暴晒 。运回后最好当天或次日下种 , 如时间来不及,可把乌药摊在晒席里约4厘米厚 , 在阴凉避风及干燥的地上放4~6天,并加挑选,按大小不同的种类分别栽种 。
2、选土整地:附子适宜栽种于平坝区肥沃的沙质壤土,并且要向阳、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 。黏土、沙土均不宜种植 。前作物为水稻或苕子,2年轮作1次,如不种附子时仍可利用种水稻或小麦 。
前作水稻收获后,放干田水,使泥土逐渐干燥(或立即将泥土耕翻暴晒),霜降后开始整地 。整地时泥土需耕翻6~7次,耕地的深度20~23厘米,在每次耕地后,须耙地及用石磙镇压各1次,使土壤匀细松疏,栽种前作畦,畦宽70厘米左右,沟宽20~23厘米,深17~23厘米 。每667平方米用猪牛腐熟堆肥3000千克,使与畦面泥土充分混合作底肥 。如条件许可,每667平方米再以油枯100~150千克碾成粉末,与干粪混合堆置半月,充分腐熟后施入土中 。
3、种植:冬至前7天内,用打窝器打好窝子 。这种打窝器是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做成的,下面装置两排圆锥形的木钉 , 每隔17~20厘米1个,木钉错综排列,上安把手 。每畦开窝2行 , 窝距17~20厘米,呈三角形排形 , 窝深4厘米,直径约3厘米,然后每一窝内放药种1个,位置放正 , 两芽尖均向沟外,使其生长整齐,便于收割 。栽好后覆土3.5厘米左右 。每667平方米需药种8000~10000个 。栽时大小分别栽种,以利管理 。栽种后,翌年春初幼苗才能出土 。
【栽培管理】
1、修土与补苗:附子种植40天 , 立春前后将畦面较大的土刮下沟中,再过半月后 , 幼苗出土,如发现缺苗,应立即补苗 。
- 川贝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丹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百合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白芷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党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好不好
- 百合花种球种植方法
- 平菇种植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附子饮
- 染糯米饭的各种植物图片 染糯米饭的植物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