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白前为较常用中药材 。为泻肺降气、下痰止咳之品 。始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 。唐·;苏敬曰:“苗高尺许 , 其叶似柳或似芫花……”与今所用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l. 或芫花叶白前Cynanchumglaucescens (Decne.)Hand.mazz.的根及根茎,完全相符 。多为野生,近已有改家种 。主产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 。
【生长环境】柳叶白前与芫花叶白前一般生长于300米以下海拔的河滩沙渍地上 , 也生于溪旁、湖边、沟旁的潮湿地上 。常与灌木、草丛等构成散生群落,很少成片形成单纯的群落 。生长地土壤一般为疏松的沙质土及壤土 。白前阳性植物,在生育期要求全光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育苗地以选择地势开阔,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沙质壤土为宜 。低洼积水,荫蔽少光,土质过于黏重的土地不宜种植 。
整地要3犁3耙,施足基肥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猪牛粪或渣子肥(包括草皮堆肥)3000~5000千克,或过磷酸钙30~50千克 。白前属浅根植物,肥料一般不需深施 , 多在翻犁第2遍后才施下,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即可 。土地整平后,开沟作床,苗床的大小,应根据地形,并有利于排灌、田间操作及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定 。
2、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土地上,开穴直播 。株行距可依据土地肥瘦状况而确定,肥沃的30厘米×40厘米,中等的30厘米×30厘米,穴深3厘米,种子应先温水浸泡催芽,而后播种,每穴3~4粒 。覆土不能过厚,以不见种子为度,覆土后盖草,最好是盖薄膜,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湿润,促进种子出苗 。为延长种子苗的生长期,可采用育苗移栽,即在1月中下旬利用土温床播种,4月上中旬,当幼苗到6厘米左右时,便移种到畦地 。
(2)种子茎苗移栽:根状茎苗是指由根状茎梢抽出地面的苗茎 。3月下旬或4月上旬,在留作白前种的地块里,选粗状苗茎于其根际处以下截取2或3节根状茎,稍带宿土 , 苗茎梢端特别嫩弱 , 应将其摘除 , 仅留上端3对或4对叶 , 以减少蒸发 。种植行距与种子直播法同,定根后,要浇足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 。生产上多采用根状茎苗移栽,因其产量高于种子繁殖,且管理省工 。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才采用种子繁殖 。
【栽培管理】
【白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1、中耕除草:种子出土后,揭去稻草或薄膜,做好间苗补苗 。种苗,特别是实生苗,开始时生长缓慢,杂草最易滋生,故应及时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生长 。8月以后,根状茎向四周伸展,应停止松土;如有杂草,可用手拔除 。
2、追肥培土:种子苗长出第3对发育1叶或根状茎苗移栽后,并在苗茎梢端萌发的侧芽长出第3对叶片时,应进行追肥,每半个月1次,直到8月上旬为止 。肥料以尿素为主,也可用腐熟的人粪尿(需适当稀释) 。8月上旬以后,应培土和追肥2次 。一次是8月中旬,另一次是9月上旬 。肥料可用过磷酸钙或复合肥,也可用饼肥,每667平方米35~60千克 。施肥后用土盖上,其厚度约3厘米,第2次只需培土 。实践证明,凡经追肥、培土的可增产30~50千克 。
3、灌溉排水:白前喜湿润、不耐旱 , 故一有旱情必须进行灌溉,保持田地湿润,若久雨不晴要及时排水 。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为线虫病 。由线虫寄生在柳叶白前根部取食而引起的病害 。危害柳叶白前的线虫白前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是专性寄生,能引起根皮及中柱组织中细胞生长异常 , 使支根形成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根瘤,一般表现为生长衰弱,植株矮小,枝叶卷曲,色泽失常,甚至早期枯死 。随后 , 常由于其他病原真菌的浸染而病害加重 。在湿润的沙性土壤中此病表现突出,可导致成片死亡 , 影响产量和降低质量 。防治方法:利用稻田种植,实行连作两年与水稻轮种;提早播种 , 施足肥料,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搞好田间卫生,减轻或杜绝根线虫害的为害 。发生病害时,可用二溴氯丙烷毒杀 , 在病株靠近基部周围打小洞,用40%油剂加2倍煤油稀释,每个洞注入1~3毫升,或用水稀释4~5倍,每个洞注入2毫升;如用80%乳剂可加水10~15倍,每个洞注入2~3毫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