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二 )


5、繁殖留种:应选择个体长粗、具光泽、活动力强、灵敏的蚯蚓分开单独饲养、繁殖、然后再留种 。
6、病虫害防治:在饲养中,饲养中的酸性会引起蚯蚓疾病 。病状为生殖带红肿,全身变黑,身体缩短,出现念珠结节,死亡或自溶 。所以,应经常检查饲养床的酸碱度 。如发现病害,要及时调节酸碱度 , 适当通气,并撒放禽用抗生素粉灭菌 。
蚯蚓天敌很多,在饲养床常见的有鼠类、螨类、蚂蚁、青蛙、蜈蚣、蜘蛛、蠼螋、寄生蝇、蛇等 。在饲养时,防止天敌的侵袭 , 还要防止农药对蚯蚓的杀伤 。
【收获与加工】人工饲养的蚯蚓应适时捕捉成蚓;野生蚯蚓一般在7~9月采收 。用鲜辣蓼草捣烂成糊状加茶卤和清水,倒于蚯蚓多的地方 , 引诱蚯蚓爬出 。收集后拌草木灰,用温水稍泡,除去黏液 , 钉于木板上,剖开,洗去体内泥沙杂质,晒干或炕干即可 。
【注】另有苏地龙,为钜蚓科动物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3种 。主产上海、江苏等地 。4月至5月初用水浸地翻耕水稻田时,威廉环毛蚓大量出土,浮出水面呼吸,是捕获的最好时机 。沪产地龙多为此种方法 。
【药材形状】
1、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 , 边缘略卷 , 长15~20厘米 。全体具环节 , 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环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 。体轻 , 略呈革质,不易折断 。气腥,味微咸 。
2、土地龙:呈弯曲圆柱形 , 长5~10厘米,直径0.3~0.7厘米 。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 , 多皱缩不平,生殖环带多不明显 。体轻脆,易折断,断面肉薄 , 体腔充满泥土 。
【地龙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3、沪地龙:金体呈条状薄片 , 弯曲,边缘略卷 , 长13~19厘米,宽1~1.5厘米 。背面棕褐色 , 至灰褐色,腹部浅黄棕色 。生殖环节在14~16节呈黄棕色,体前端稍尖 , 尾端钝圆,腹面无刚毛 , 体轻,略呈革质 , 不易折断 。气腥,味微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