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蛤蚧为名贵中药材 。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马志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 。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 。”其形态描述与今用蛤蚧完全相符 。
本品为补肺益肾、止咳定喘之佳品 。行销国内外,深受广大医生与患者所青睐 。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主产广西南部 。广东、云南亦有分布 。多为野生 。
【生活习性】蛤蚧生活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草木生长的石灰石地带,常数条集居或独居在石山的悬崖洞穴、缝隙内或树洞中,有的栖息于房舍墙缝内 。蛤蚧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是一种喜温动物,当气温降至18℃时 , 即进入冬眠状态,不食不动,18℃以上时便恢复活动 。
【养殖技术】
1、选场建?。?
【蛤蚧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1)饲养箱:在虫源丰富的地方,选择通风、阴凉干净的平房或楼房作饲养室,室内设置饲养箱若干个 。饲养箱一般用旧的包装小木箱改制而成,尺寸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箱面的一半用塑料纱窗或铁窗纱密封,另一半用木板装成活动箱盖 , 盖上开一个小孔供投放饲料用 。饲养箱务求密实无缝隙,以免投入的昆虫逃跑 。也可以用柜式饲养箱,尺寸50厘米×30厘米×25厘米,其上面都是用木板 , 前壁上半部用铁纱窗密封,下半部是活动木板门 。为了适应蛤蚧生活习性,前面可用绿色布遮蔽,秋末用厚纸皮封闭,防御寒风侵袭 。
(2)饲养房:选择虫源丰富的林旁、山边、田峒建造 。面积大小视饲养的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和高各3米 。饲养房顶部或后面建有蛤蚧活动场 , 房顶高1.2~1.5m,四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和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 。饲养房开有工作门,供饲养人员出入;饲养房后面建的活动?。?可与饲养房成套间形成 。活动场顶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可见到露水又不能逃跑 。为了防止蛤蚧相互残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饲养,小蛤蚧要加建饲养房 。
(3)假山饲养:这种饲养方式是用人工模拟石山的自然条件,建造用铁丝网围成的饲养房 。假山宜选择在村旁田边或山脚虫源多的地方修建 。一般用石灰石垒成,假山中叠垒成若干小室,室壁留有多处便于观察的缝隙、石洞 , 作为蛤蚧白天隐伏和冬季越冬场所,室内缝隙部分与假山外围的缝隙相通,便于蛤蚧进出 。房内需建有水池和游娱池,安装诱虫黑光灯 。假山上和周围种植花草,如四季春、茉莉花、千里香、七叶一枝花等蛤蚧喜欢的植物 。
(4)放养?。耗壳坝卸郎椒叛凸碌悍叛街?。
①独山放养:是在蛤蚧产区,选择村庄附近,草木繁茂,四周平坦的独个石山,作为蛤蚧的放养场所 , 在石山脚的周围建1.5m高的围墙,墙上放长60厘米、高50厘米、宽40厘米、厚2~2.5厘米的“匚”字水泥制品,其内堆放干燥的细河沙,沙要放得内紧外松,并成50度倾斜面 。这样便构成一个防止蛤蚧逃跑的防线 。当蛤蚧沿墙爬到斜沙面时,由于沙面疏松 , 足上的吸盘无法吸住,便无法越过沙坡逃出墙外 。但必须经常检查,防止沙面被风吹雨打后板结 。在石山内修建一些自然洞穴,使蛤蚧入内隐伏,以便饲养观察 。另外,在石山不同方向,安装数盏黑光灯诱虫供蛤蚧食用 。放养数量可视山的大小和虫源情况而定 。
②孤岛饲养:选择四周环水的小孤岛,岛上应有草木和可供蛤蚧隐伏的石山洞穴 。在蛤蚧活动的地方安装黑光灯诱虫 , 以补充蛤蚧饲料 。上述两种放养方法,由于放养的环境和蛤蚧原来的生长环境条件很近似.在饲料充足时,蛤蚧发展较快,但不便于观察、检查和捕捉 。
-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枳实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桃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酸枣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石斛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青皮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姜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金银花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槐角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