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为毛茛科植株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多年生草本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能,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等症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等地 。
【形态特征】株高15~35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长毛 。主根较肥大,圆柱形,表面黄棕色 。叶基生,花期时较小,果期后增大 。叶柄长,3出复叶 , 小叶再分裂,裂片倒卵形 。花先于叶开放,单花顶生,蓝紫色 。瘦果多数 。花期3~5月 , 果期5~6月 。
【生长环境】性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和黏质壤土为佳,低洼地不宜栽培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2500千克,深翻25~30厘米,耙细整平 , 做宽150厘米、高15~20厘米的畦 。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 。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播种适期 。直播时,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沟深1厘米左右 , 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薄细土,稍镇压盖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出苗后及时揭除盖草,苗高3~5厘米时,按株距15厘米定苗 。育苗移栽时,在畦面按行距3~4厘米开浅沟条播,播后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 。苗高3厘米左右时间苗,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萌芽前移栽 。
【栽培管理】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幼苗期要及时松土除草 , 中耕不宜过深 , 以免伤根 。
(2)追肥:定苗后每667平方米施稀薄人畜粪水1500千克 。夏、秋季各施1次堆肥加过磷酸钙,并结合浇水 。
(3)摘花蕾:抽薹时,要及时摘除花蕾,以促进根部发育 。
【采收与加工】
1.采收:种植3~4年后可采收,一般在春季开花前或秋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
【白头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2.加工:除掉茎叶和须根 , 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洗净泥土,晒干即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