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多年生草本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能 。主治泻痢、黄疸、消渴、心火亢盛、痈肿疔疮等症 。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
【形态特征】株高20~30厘米 。根茎短粗 , 倒鸡爪形,黄褐色 。叶基生,3全裂,有长柄 。,裂片羽状深裂 。聚伞花序顶生,花5~8朵,黄色 。瞢荚果.种子7~8粒,长卵形.褐色 。花期2~4月,果期3~6月 。
【生长环境】黄连喜凉爽湿润和荫蔽的环境 。忌高温和干旱 , 耐寒,在海拔1400~1700米地区,年平均气温10℃左右 , 降雨量在1300~1700毫米,相对湿度70%~90%,土壤含水量50%以上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喜肥 , 土壤上层为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下层为保水、保肥较强的微酸性壤土或黏壤土适宜栽培 。忌强光直射,忌连作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种植 。每667平方米施厩肥或土杂肥4000千克,整平耙细,做宽120~140厘米、高15厘米的畦,畦面呈瓦背形 。并开好排水沟 。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选4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作种用,在5月上旬当果实由绿变黄,种子变黄绿色时及时采收 , 将果序摘下装入布袋,在室内堆放2天即可脱粒 。种子在0~5℃低温下经1~3个月完成生理后熟后才能发芽,将脱粒后的种子用冷水选种,沥干的种子与5倍的细湿河沙和干净的腐殖质土拌匀,放在室外树阴下穴内,种子摊开厚1~2厘米 , 上面盖约3厘米的湿沙,加盖并留气孔,经常检查,防止发霉 。
10~11月用经过贮藏的种子播种 。用种子体积20~30倍的细腐殖质土与种子拌匀,撒播于畦面,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贴 , 盖薄细土 。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2.5~3千克 。播后搭80厘米的矮棚或170厘米的高棚遮阴,保持荫蔽度80%以上 。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按株距1厘米间苗,每667平方米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千克或尿素3千克;第二年3~4月追施1次人畜粪水或腐熟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 。第三年春季苗长出5~7片叶和细小根茎时即可移植 。
2~3月移栽 。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在育苗地将生长粗壮的苗拔起,每100株捆成1把,洗净根上泥土,剪去须根 , 留1厘米长 。按行株距10厘米见方开穴,穴深3~5厘米,每穴放1株苗 , 地面留3~4片叶片,盖土压实,种后随即用手整平畦面 。每667平方米栽苗6万株 。
【栽培管理】
1.田间管理
(1)补苗:移植后1~3年,每年均有小量植株枯死,应及时带土移栽补苗 。第一次在当年秋季,用同龄壮苗补苗;第二次在第二年新叶未长出前进行 。
(2)松土、除草:植株生长较慢,易滋生杂草,应及时清除杂草 。种植第一、二年,每年中耕松土4~5次;第三、四年每年中耕3~4次;第五年除草1次 。
(3)追肥:移栽后3天内淋施稀薄人畜粪水500~1000千克 。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追肥1次 , 春季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1000千克 , 或尿素10千克和过磷酸钙20~30千克;秋季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0千克 。
(4)培土:种植后2~4年的秋季施肥时结合培土,将细碎腐殖质土均匀撒在畦面,二、三年培土厚1厘米;第四年培土厚1.5厘米 。
(5)调整荫蔽度:种植当年荫蔽度80%~85%,第二、第三年逐渐减少到60%~70%,第四年只需40%~50%,第五年在5月后将遮盖物拆除 。林间种植时,可进行疏枝调节荫蔽度 。
【黄连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2.病虫害防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