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高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 三 )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C.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D.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3.“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


4.答案:
1.D;
2.A;
3.不一样 。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本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
解析:
1.“白描式地勾勒”错 。柳词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故“白描”的说法是错误的 。
2.选A 。没有运用点染手法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回到现实,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
3.柳词中,写“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铺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而本词写“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 。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 。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不满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又送①
杜甫
双峰②寂寂对春台③,万竹青青照客杯 。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 。
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
【注】①诗人在梓州写过《送别辛员外回长安》,后再送至绵州故称“又送” 。②双峰:绵州著名的紫岩山和牛头山 。③春台:别宴的餐台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离筵之景,"双峰"为远景,"万竹"是近景,"寂寂"渲染了伤感的氛围 。
B.颈联直说昨日同舟到此实为难得,而今还未计划并马回朝,留恋之情如见 。
C.尾联对句想象分别后的孤独,抒发了诗人不能和友人一同回朝的遗憾之情 。
D.尾联出句照应诗题"又送",使诗歌结构严谨;对句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
2.请赏析颔联的艺术技巧和效果 。


5.答案:
1.C;
2.①颔联描绘了一幅细草留连不舍地仲进座位下,残花满怀怅惘地挨近人前竭力绽开的画面 。②诗人触景生情,赋予“细草”“残花”以人性,增添了不忍离去的气氛,妙笔生花 。③这种移情于物(拟人)的手法,给人种“物犹如此,而况人乎”的感觉,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
解析:“抒发了诗人不能和友人一同回朝的遗憾之情”错,尾联对句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长洲①怀古
(唐)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
停车日晚荐苹藻②,风静寒塘花正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