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此诗是乾元元年暮春杜甫任“左拾遗”时重游曲江所写 。当时,经安史之乱,京城虽已收复,但政治腐败而酿成的兵革未息,该年六月,杜甫因早先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二句写实,“风飘万点”展示暮春之景,“正愁人”表达惜春之情 。
B.颔联由花及人,残花飘落将尽,面对此景,明知身体不宜饮酒却无法禁止 。
C.颈联具体写人事,小堂翡翠鸟筑巢,石墓旁麒麟倒卧,片荒凉衰败景象 。
D.尾联以抒情议论作结: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2.诗人说“莫厌伤多酒入唇”,请联系全诗说说“伤多”的原因 。
1.答案:
1.B
2.①面对落花点点,春将消逝的暮春之景,诗人产生了伤春、惜春之情 。②兵革未息,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因此而哀伤不已 。③面对上疏被贬的现实,诗人产生“何用浮名绊此身”的感慨 。
解析:
1.“明知身体不宜饮酒却无法禁止”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应是借酒来浇“胸中块垒”,谈不上什么“身体不宜” 。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
梦李白①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冠盖②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流寓泰州,闻李白流放夜郎而作 。②冠盖:指代达官贵人 。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梦中李白的到来离去,都令杜甫感到局促不安 。
B.“苦道来不易”写出了行路艰辛,二人见面不易 。
C.“冠盖满京华”,写出了李白在长安的交游之广 。
D.“千秋万岁名”,体现出杜甫对李白极高的评价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浮云联想到游子,这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
B.诗中的“梦”字,具有呼应诗歌题目的作用 。
C.诗用五言,简洁而朴重;对偶又使节奏鲜明 。
D.“网恢恢”一词化用了“天网恢恢”的典故 。
3.本诗写法灵活多样,运用比兴、比喻、对比乃至细节刻画,为表达感情服务 。请选择上述中的两种写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2.答案:
1.D;
2.C;
3.示例:(1)比兴:用漂泊不定的浮云,引发对漂泊不定的游子的思念,自然地引出了对李白的思念 。
(2)比喻:以“江湖”“多风波”比喻世事难料、危机四伏;用“舟楫恐失坠”表达对杜甫生涯的担心,形象而又贴切 。
(3)对比:“冠盖”一句,用满城达官显贵的奢华,与李白的“独”“憔悴”作对比,突出表现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
(4)细节刻画:写梦中李白离去的“局促”不安,表现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解析:
1.A.只有“告归”,没有“到来”;“局促”形容指李白在梦中离去的情态;B.“苦道”意思是“苦苦地诉说”;C.“冠盖满京华”形容京城长安达官贵人很多
2.本诗没有对偶
- 高中学校励志标语 高中学生激励标语
- 今天明天诗歌朗诵 今天明天
- 高中教师格言 经典语录 高中教师格言座右铭
- 高中班级军训口号 最新高中军训口号
- 有创意的班级口号高中 高中班级的霸气标语
- 高中校运会口号八个字 高中校运会口号
- 文昌塔可以让学习的孩子高中
- 高中教室励志标语书法 高中教室励志标语
- 中学语文教师座右铭 高中语文教师座右铭
- 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与技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