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答案:
1.B
2.①美丽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 。“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 。③无人欣赏 。“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 。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情何限”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诗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 。并非“以动衬静”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
寒硖①
杜甫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 。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 。
此生免荷殳②,未敢辞路难 。
[注]①寒硖:地名,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北四十里 。②殳(shū):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日悄悄”捕写长时间殿涉,“势多端”描写谷整幽深,重峦叠峰,山路险峻 。通过险恶的环境,烘托日高人困之情态 。
B.第三、四句继续描写环境的恶劣:阴云密布,硖谷幽深,寒意逼人,光线昏暗,似乎无路可寻 。诗句中透露出严峻紧张的气氛 。
C.第五到六句写寒硖难越,加之腹空衣单,饥寒相煎,采用了渲染的手法,着重描写诗人途中饥寒交迫的感受,凄沉哀伤之情油然而生 。
D.第九、十句描写诗人走出寒硖后,沿途所见景象: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到处寻找做饭的烟火,流浪的行人只能在河边餐饮 。
2.有诗评家说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情感抒发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这两首诗的结尾两句简要分析 。
10.答案:
1.C
2.①这首诗结尾两句的意思是如果能免除战祸,百姓不再扛着武器从军作战,而能安居乐业,自已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又何妨呢?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两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③两首诗中,诗人都由自身遭遇、眼前现实而联想到百姓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忧民感乱、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因此情感抒发上两者有相似之处 。
解析:
1.C.“渲染的手法”错,应为白描手法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说寒硖这个地方太过寒冷,我衣服单薄,又冷又饿,实在难以逾越,写景抒情较为直接,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 。
2.此诗结尾两句大意是说只要能够让百姓免于战祸,安居乐业,就算自己的道路多么艰险又有何妨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两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意是在什么时候在自己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那时候即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 。两首诗都由自身遭遇与处境写到百姓的苦难遭遇,抒发的都是诗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之情 。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 。
火山云歌送别①
岑参
火山②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
【注】①本诗是诗人五月间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鲁番市西郊)送别友人时所写 。②火山:亦称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部 。
- 高中学校励志标语 高中学生激励标语
- 今天明天诗歌朗诵 今天明天
- 高中教师格言 经典语录 高中教师格言座右铭
- 高中班级军训口号 最新高中军训口号
- 有创意的班级口号高中 高中班级的霸气标语
- 高中校运会口号八个字 高中校运会口号
- 文昌塔可以让学习的孩子高中
- 高中教室励志标语书法 高中教室励志标语
- 中学语文教师座右铭 高中语文教师座右铭
- 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与技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