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高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 九 )


解析:
1.“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错 。“相思意,何时足”是说来信中尽管满纸都是相思的文字,却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来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 。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 。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篇以雨后蝉鸣比兴 。诗人病愈登亭,心情轻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感到高兴而在欢快地鸣叫 。
B.颔联极写归思之深、之切 。病愈后频频把盏,借酒排遣深重的思乡之愁,而深重的乡愁只能借做归乡梦暂得缓解 。
C.颈联下句,化用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白诗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草,喻别情之盛;贺诗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暗喻失意之恨 。
D.“秋风发上生”化用李贺的“秋风白”,却比之更为新巧,不仅指秋风吹白了头发,更有秋风萧萧的萧瑟之感,暗示诗人凄冷的情怀 。


2.同是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15.答案:
1.A;


2.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
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
解析:
1.开篇没有“比”的手法 。

诗歌鉴赏高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