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高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 七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为描写火山云设置了一个雄浑的背景,开篇自然,巧妙蓄势 。
B.“满”“凝”二字从正面表现火山云的广阔密实,“飞鸟”一句从侧面烘托火山云的酷热难近 。
C.五、六句从时间角度落笔,描绘火山云早晨阻断大风、傍晚随雨聚集,表现其非凡的力量和气势 。
D.结尾两句切合题目中的“送别”,“孤云”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浮云”都有一语双关之妙 。


2.诗歌的第七、八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11.答案:
1.C
2.①写出了炽热的火山云弥漫笼罩铁关、交河一带的情形,展现了戍边将士所处的恶劣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他们不畏艰辛、保家卫国的英雄精神(或“形象”) 。②承接五、六两句从时间角度的具体描绘,转而从空间角度描绘火山云,承接自然,丰富了描写角度 。③自然引出结尾迢迢征路向东延伸、孤云随马而去的场景,从而将送别的主旨(或“送别之情”)寄寓其中 。
解析:
1.C.“火山云早晨阻断大风”“非凡的力量和气势”不当 。五、六句是说火山云早晨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从动态的角度表现了火山云在一天中的变化和不可驱散的特点 。
2.从内容上看,七八句“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写的是火山云弥漫笼罩着铁关,热气蒸腾,弥漫交河,展现的戍边地区恶劣的环境,从而从侧面衬托戍边将士们的艰辛与不易,衬托他们保家卫国的英雄精神 。从结构上看,由五六句从时间角度的描写转向从空间角度写火山云,描写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采用了多角度描写 。这是呈上,另外启下,引出结尾送别友人远去的场景,突出送别的主旨,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
答案: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
涉江采芙蓉①
【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注】①选自《古诗十九首》,东汉后期作品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土人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湖岸泽畔有很多幽香兰草,以花喻人,暗示兰泽有很多美女同样在采莲赠人,揭示在外游宦人之多 。
B.颔联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主人公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忧的强烈效果,倍增其哀 。
C.颈联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附着在千山万水的漫漫长路上,语言平实,却感情极为凄惋 。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离别相思之情,反映了游子和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


2.有人说这首诗可以从不同的叙述视角解读出同一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2.答案:
1.A


2.【示例1】以全能视角叙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忠贞的爱情 。全诗采用蒙太奇的手法,一边是妻子在采莲赠人,但人在远方;一边是丈夫同时在回望故乡,思念妻子 。画面重叠,虽千山万险,忧伤痛苦,但同心终老之志不变 。
【示例2】以妻子的视角叙述对丈夫的思念 。主人公是妻子,采芳草赠人而不在,想象丈夫在客居之地遥望故乡,陡增思亲情绪,面对漫漫长路,忧伤之中,长寄离思而忠贞不渝 。
【示例3】以丈夫视角叙述,思乡怀人 。主人公是游子,他采摘了兰草,想送给心上人,可是心上人却在遥远的故乡,这束芳草送给谁呢?想到同心相爱的人分隔异地,不禁悲从中来 。点化了楚辞采芳寄情的意境,表现在相会无缘的浓厚感伤情调下的忠贞爱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