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二 )




(1)生理与心理素质


生理素质是影响人们活动方式、能力和效率的生理基础,包括体质、体力和精力 。体质即身体的质量,表现为人体的健康水平、抵抗疾病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体力是指人们有效从事某项活动的机体能力;精力是指人们从事行为活动的耐紧张程度和耐久力 。


心理素质是影响人们事业发展与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人格、智力、职业兴趣及职业素养等 。其中,人格是人们在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具体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


(2)知识经验素质


知识经验素质是人们后天习得的直接及间接经验的总和 。根据知识经验素质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将其区分为生活知识和工作知识 。生活知识是指那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工作知识则包括那些对人们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 。


(3)能力与技能素质


能力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而技能则是指人们运用相关知识及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


人员素质测评就是指测评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人员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行为事实),然后对被测人员的素质做出数量或价值判断的过程 。


人员素质测评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表1列出了几种分类方式 。


表1 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文章插图



素质测评基础理论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等物理特征的测评非常熟悉,而对人的性格、兴趣、能力、气质等素质特征进行的测评却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 。在实践中,人员测评是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


(1)人的差异理论


人员测评的对象是人的素质,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人的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人才测评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


①生理层面的差异 。个体在性别、年龄、身高、外貌、体重、身体机能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生理层面存在差异性 。如男士和女士在从事不同的工作时各有优势,且在认知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年龄不同的人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会有所差异,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行动特点也有所差异 。


②心理层面的差异 。个体在个性倾向性方面存有差异,如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世界观、信念等方面的差异 。个体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如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


③社会文化层面的差异 。人具有社会属性,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是不相同的,所以其所形成的素质也具有差异性 。


个体由于生长与工作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触的文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等不同,其所形成的素质也就不同 。


(2)人的素质稳定性


人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的素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


①个体的生理素质具有稳定性,个人生理方面的特征有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如性别方面、身体素质方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