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歼击机 沈飞第4代机歼( 三 )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沈飞还是成飞 。做出了歼20都是对中国空军战力的巨大提升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架飞机的失败而贬低一家对我国空军现代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 。沈飞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虽然一度差点让歼10下马,不过沈飞所生产的歼11,歼15和歼16毫无疑问是我国空军的主力重型战机 。其歼14雪鸮在和歼20的竞争中落败,说明的是我国自主研发力量的快速成长 。学生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身就是值得大家骄傲的事
搞错了方向、听错了歪理、用错了力气!
F-22出来后,隐身成了决定性因素,就是被群嘲不断的肥电,交付用户后,单凭隐身就能纵横天下,在各色演习中把高机动的欧洲三鸭打得完全没脾气 。是的大人,时代变了,隐身时代来临,不能隐身的,就等着被屠吧 。
沈飞在设计上弄错了方向,把高机动当作了优先解决和处理的方向,把隐身当作附加属性,这就弄错了矛盾的主次,这些是有公开报道和回忆的 。沈飞的三翼面布局在机动性上极为优秀,达到60度迎角可控,但隐身上着墨不够,隐身性能严重不足 。
成飞把隐身作为优先处理事项,建立了隐身计算、试验、测试全套基础设施,率先突破了隐身设计关,尤其是打破了鸭翼不隐身的神话,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
沈飞在竞标时与俄方有较多交流,受俄方影响很大,比如三翼面设计,三翼面阻力很大,是俄方为解决苏27系列机头过重问题出的歪招,本属权宜之计,被吹成大招 。其次不重视隐身,俄在27/29上机动性突出而成功,便一条道走到黑,苏57上仍把机动性当第一,浪费了大好发展机会 。
在国产发动机不给力的情况下,沈飞仍坚持三翼面布局,导致总体方案超长超重阻力过大,拖垮了机动性、航程、载荷 。
成飞坚持减阻设计,鸭翼天生阻力小,凭借(杨伟)高超飞控设计仍采用了高风险的全动垂尾设计,大大降低飞行阻力,获得隐身、机动、航程、载荷4丰收,加上航电突破后的加持,和体系作战的威力,最终在特定战场上压倒娘娘,迫使娘娘暗然退场 。
独立自主、独立思考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分清矛盾主次、搞清方向、有的放矢,是工作的基本方法 。这些,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极有用的,与君共勉 。
当年沈飞自主研发的歼-14“雪鸮(xiao)”,与成飞自主研发的歼-20威龙一起同台竞争,谁能成为中国空军未来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科研项目,但是最终沈飞自主研发的歼-14“雪鸮(xiao)以落败而告终 。
雪鸮(xiao)
但是从总体而言,歼14雪鸮战斗机的性能也不能说很差,但是作为未来的发展而言,新一代的战斗机必须是新的平台和新的设计理念,而不是老的设计思想进行的修修补补,那样做是没有未来发展潜力的,所以在中国空军的竞标中成飞的歼20威龙隐身战斗机就战胜了沈飞的歼14雪鸮战斗机,赢得了合同和市场 。
相比沈飞歼14“雪鸮”项目的不确定性,成飞的歼20威龙战斗机进展却相当顺利,歼20威龙战斗机独创性的全动尾翼+垂尾+鸭翼+DSI的气动布局方式,使得这款战机具有良好的升力和高速机动性,能够有效弥补中国国产发动机推力不足的缺点 。最关键的是歼20威龙战斗机能够尽快实现部署的这一目标,有力地减轻了中国空军的压力,威龙打败雪鸮也就顺理成章了 。
广大吃瓜群众从这种国家项目的竞标中,也可以看出沈飞和成飞在技术实力和创新观念上的差距 。沈飞钻研苏式战机这么多年,收获颇丰,基本上已经吃透了苏27系列的所有相关技术,但这同时也成为了沈飞科研人员的缺点,那就是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总是给人一种始终在吃老本的感觉 。在自主创新这方面,成飞的成绩单和飞机设计l理念似乎更加亮眼一些,所以才能够赢得更多的好评与中国空军的青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