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原因都有,究其原因,可以说是沈飞太听话了,唯军方马首是瞻,哪知道后来军方要求改了,重新设计又来不及只能让雪鸮硬着头皮上,而成飞则是自己探索,最后和军方的要求殊途同归 。所以成飞击败沈飞,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讲,可以说是理所应当 。(歼-11D的下马也与之相似)
所以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竞争落败”一说,2006年的时候当歼-20的方案初步成熟之后,大家都知道军方肯定选歼-20 。
上面这段话听不明白的话就往下看吧 。
1990-2000,2000-2012,2012-2019,这3个时间段之间,中国空军的作战思路,未来发展方向经历了非常大的转变 。
中国关于五代机的早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美国的ATF计划已经是路人皆知 。沈飞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了五代机的概念摸索 。90年代海湾战争把解放军吓尿了,差距大的不是一点半点 。
1991年年初,美国的YF-22也完成了试飞,在试飞中,YF-22展现出了惊人的性能,无论是加速,盘旋,还是巡航速度,各方面都远超当时服役的F-15与Su-27 。更重要的是,YF-22的过失速机动性能也非常惊人 。
基于当时的技术背景,军方对国产五代机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不借助推力矢量技术的前提下,达到60度的最大可用攻角并具备实用水平的过失速机动能力 。
2,与YF-22相当的超音速与亚音速气动特性,说白了就是升阻力特性不能比YF-22差 。
3,与YF-22相似的雷达反射面积 。
还有一堆航电武器系统可维护性之类的要求这里就不提了 。
基于第一点,雪鸮选择了三翼面布局,并且在风洞试验中这个构型基本是能满足要求的 。也就是说,2006年时成熟的雪鸮设计方案已经能满足90年代中期军方对五代机提出的要求 。
但是能不能满足2000年中期时候军方的要求,就不好说了 。
2003-2006年间,歼-10进入部队序列小批量服役,同时沈飞加班加点生产国产的歼-11,中国空军算是有了一点战斗力了 。五代机项目的优先级也逐步提高 。
同时期在航空发动机领域,WS-10和WS-15两个项目也在使劲干,不过情况一点都不好 。WS-10的可靠性极差,当时装备WS-10的国产歼-11因为发动机故障的问题连基本的战备值班都做不到,大批大批地在机场趴窝 。
从保险的角度讲,中国的五代机要在2020年前服役,而同时期能够用上的发动机可能只有AL-31,就算能用上WS-10B,后者的性能也与AL-31相当 。在这种情况下,沈飞的雪鸮就非常尴尬了 。
面对最大的潜在对手F-22,雪鸮的飞行包线的特征与F-22相似,而在气动性能不比对手好的情况下,发动机比别人差不少,最终飞机的整体性能在各个方面都会低于F-22 。
而同时期成飞的歼-20就不一样了 。回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看下歼-20的发展 。在当时,鸭翼布局在欧洲航空界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产品 。后来欧洲的鸭翼三杰,JAS-39,台风,阵风都在20世纪80年代首飞,其中台风的气动布局特别新颖,采用了鸭翼+边条翼+大三角翼的布局,比后来的歼-20少一个升力体 。
当时恰逢20世纪末的最后一轮航空大发展,国内航空界的总体构思是,沈飞兜底,成飞创新,由于有老大哥沈飞兜底,成飞便开始了对五代机的自由探索 。
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最新技术进展,提出了“鸭翼+边条翼+升力体”的基本思想 。歼-20在原始设计阶段几乎是完全放弃了依靠飞机自身的气动满足“过失速机动”的要求,当时的想法基本就是:有矢量就上,没矢量就算了,先把过失速放一放 。
2000年初的时候,当时中国空军的假想敌,自然是美国空军 。同时期国内的四代机产量正在提升,可以确定的是歼-6,7,8这几个三代机不用当主力了,歼-10和歼-11在当时被确定是2030年前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 。
- 杭州支柱产业有哪些 支柱产业有哪些
- 顶楼第二季谁将女孩推下楼梯的
- 新一个月的早安语 新一个月第一天早安语
- 三伏贴第一贴可以晚两天贴吗 三伏贴晚一天可以贴吗
- 淘宝女装在第几个层级比较好
- 法律规定代位继承是第几顺序呢
- 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富春山居图》
- 2021年贺岁币有第二批预约吗
- 第三者责任强制险的概念是什么
- 新视野大学英语四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