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之路2创建地图指令 求生之路2全地图指令( 四 )


我提出这个看法本是对当时现象的一种描述 , 并没有作价值判断 , 也没有说是好是坏 。当时的情况是 , 九十年代初 , 流行钻故纸堆 , 避开政治思想 , 风靡一时的是 “回到乾嘉” “乾嘉才是学问正统 , 学术就是考证 , 其他一律均狗屁”“只有学问家 , 没有什么思想家” 等等 。同时 , 陈寅恪、王国维、钱锺书被抬得极高 , 对胡适、鲁迅、陈独秀这批人的研究也没多大兴趣了 。对此 , 我是不大赞同的 。当然 , 这种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 大家心知肚明 。现在好多人已经淡忘或不知道这些事了 。
马:王元化先生对您这个说法很有意见 。
李:哈哈 , 我的那说法被误读了 , 以为我反对搞学问 。王元化先生当时正在创办 《学术集林》以刊 , 同时也出丛书 , 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史学术类集刊 。他以为我是向他发难 , 于是在上海就提出 “要做有思想的学问家和有学问的思想家” 。其实与他根本无关 , 当时我在美国 , 也不知道他在搞 《学术集林》之类 。王元化的讲法 , 我觉得意义不大 , 有哪个真正的思想家没有学问作根底 , 又有哪个真正的学问家没有一定的思想呢?难道陈寅格、王国维他们没有思想?难道鲁迅、胡适他们一点学问也没有?王元化的说法恰恰把当时那重要的现象给掩盖了 。但王这句话后来被认为是定论 , 认为这才是全面的、公允的、正确的提法 。
一位朋友说 , 实际上 , 王元化这句是“正确的废话” 。(笑)正如以前我的一些朋友也是著名的学者如周策纵、傅伟勋 , 提出 “中西互为体用”“中学为体 , 西学也为体”等 , 来反对我的“西体中用” , 看来很正确、公允、全面 , 其实没有意义 , 等于什么也没说 。
即使抛开九十年代初的具体情况来一般说 , 王国维、陈寅格、钱锺书仍然很不同于胡适、鲁迅、陈独秀 。尽管陈独秀的小学做得很好 , 胡适也搞过考证(但因此捧胡为国学大师 , 就非常好笑) ,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也证明他有学问 , 但他们毕竟不是以这些学问而是以他们思想的广泛和巨大影响而闻名的 。现代中国如果没有胡适、陈独秀、鲁迅 , 与如果没有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相比 , 情况恐怕会大不一样吧?可见 , 这两批人之间有差别 , 或者说有很大的差别 , “思想”与“学问”也有显著的不同 。但王元化 “要做有思想的学问家和有学问的思想家”的说法 , 一下就把这种差别、不同拉平了 。这就没有意义了 。
马:我读过 《王元化晚年谈话录》 , 里面谈到过您 。顺便问一下 , 有人说王元化先生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 对此您怎么看?
李:有人特谈话录的一些内容发给我 , 因目力不行 , 匆匆过目 。可惜提及我的有关事情 , 均离真实很远 , 包括他以前发表在《九十年代日记》中的数则 , 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记错 。王的书我是看的 , 人是一个好人 , 对我也不错 , 我去上海也看过他 , 但他到底讲了什么 , 我并不清楚 。反正著作都在 , 人们可去细读而作出判断 。
“各有所长、各有其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