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法条规定有哪些,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呢法律分析:1、触犯贷款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触犯贷款诈骗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 ,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 ,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 ,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贷款诈骗罪法条规定有哪些,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文章插图
诈骗贷款罪定罪标准最新一、诈骗贷款罪定罪标准是什么
1、诈骗贷款罪定罪标准: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有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
(2)行为人必须有诈骗银行或者其他全融机构的贷款的行为;
(3)诈骗贷款要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 , 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
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
3、主体要件: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诈骗罪 。
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贷款诈骗罪法条规定有哪些,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文章插图
诈骗贷款罪定罪标准最新1、触犯贷款诈骗罪 ,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2、触犯贷款诈骗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 。其中数额巨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指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
3、触犯贷款诈骗罪 ,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二、诈骗罪具有的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 , 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 , 信以为真,从而似乎“自愿地”交出财物 。其实,这种“自愿”是受犯罪分子欺骗而上当所致,并非出自被害人的真正意愿 。
3、在主观方面 , 应当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对于使用欺骗手段,意图短期占有公私财物,追紧就还,不追就拖,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对待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单位犯前款罪的 , 对单位判处罚金 ,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贷款诈骗罪法条规定有哪些,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文章插图
贷款诈骗罪量刑标准的刑法依据是什么呢法律分析: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 ,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 , 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 ,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贷款诈骗罪法条规定有哪些,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文章插图
【贷款诈骗罪法条规定有哪些,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