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夫特许礼进:从步履蹒跚到小巨人的这些年

【埃夫特许礼进:从步履蹒跚到小巨人的这些年】埃夫特许礼进:从步履蹒跚到小巨人的这些年
文章图片

经济观察报 采访人员 冯庆艳 浓眉大眼、国字脸、偏分头 , 常年戴着一副无框眼镜 , 许礼进本人给人一种亲切朴实的感觉 。 近来他常对外感叹 , “这些年 , 机器人行业是急不得 , 也慢不得 , 也等不到” 。 许礼进看到 ,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688165 , 下称“埃夫特”)面临的外部环境 , 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 “如今正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埃夫特董事长许礼进近日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专访时坦言 。
1998年大学毕业后 , 许礼进一直从事与设备打交道的工作 。 “从维护设备到自己动手研发设备 , 最终我所带领的企业 , 实现在科创版上市 , ”他回忆到 。 如今埃夫特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第一批名单 , 许礼进称 , 这更多的是对他们的一种鞭策和鼓励 。
“颠覆性技术的诞生、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定制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改变等等 , ”许礼进称 , 为了迎接这种变化 , 埃夫特也一直紧跟时代的趋势和发展 , 在新的方向和领域布局 。
许礼进坦言 , 只有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不可替换性 , 精耕“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 , 才能乘势而上 , 做行业的“小巨人” 。
缘起
“我大学毕业以后 , 就加入奇瑞 , 有幸参与和见证了奇瑞一路高歌猛进的历史进程 。 ”许礼进对采访人员说 , “这段历程在我心里的意义非比寻常 , 在这段时间 , 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创立 。 ”
大学毕业后的许礼进 , 站在了奇瑞的汽车生产车间里 。 许礼进当时亲身体验的景象 , 多年来 , 一直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 他看到 , 冲压车间里 , 工人们抬着几十公斤重的钢板在压力机边成型、冲边 , 沉重的冲压件压得人透不过气 。 巨大的噪音 , 震得人耳膜嗡嗡直响 。 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碰伤、划伤或压伤 。
焊装车间里 , 焊机火花四溅 。 盛夏时节 , 暑气蒸人 , 工人们抱着几十公斤重的焊钳 ,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 , 累得汗流浃背 , 稍不小心就会被空中飞溅的火花和焊屑烫伤 。
涂装车间的景象也并不美好 。 空气中散发着油漆味 , 尽管穿戴了防护用具 , 但长年累月 , 工人们在给车子喷上鲜艳的“外装”时 , 也不可避免地吸入了油漆和粉尘 。
而总装车间里 , 工人们卖力地搬着沉重的零件 , 一个一个地装在汽车上 , 繁重而枯燥 。
时至今日 , 许礼进不得不感叹 , 虽然当时汽车是奢侈品 , 买一辆车甚至可以买三五套房 。 但回想当年 , 汽车制造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 工人们不知疲倦地卖力劳动 , 不仅辛苦 , 而且危险 。 “公司的创业者们 , 身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 。 当时 , 中国的制造业步履蹒跚 , 而代表高端制造业的汽车工业更是如此 。 ”许礼进对采访人员回忆到 。
2000年初 , 偶然一个机会 , 许礼进可以到发达国家参观学习 。 “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德国学习 , 当我走进大众汽车、宝马汽车生产车间 , 全自动化的生产场景 。 让我深刻感受到 , 国内、国外智能装备的巨大差距 , 这样高效的生产车间 , 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 ”许礼进对采访人员说 。
那显然是另一种景象 。 许礼进看到 , 发达国家汽车制造车间里全是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 。 工人们只需要坐在监控室 , 看看现场视频 , 远程启动和诊断设备 。 工人一按按钮 , 从冲压车间顺递至总装车间 , 一台台汽车就下线了 。 “‘中国要想赶超国外 , 仅靠人海战术显然是不行的 。 ’这是我当时最大的感悟 , ”许礼进坦言 ,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国内外的巨大差距 , 奇瑞开始引进国外设备 , 同时考虑经济性 , 在可以替代的工序上 , 都用自动化设备替代 , 开启了奇瑞的自动化之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