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物品如何自己开光 泰山石风水吉祥物( 六 )


综合
综上所述 , 石敢当是古代驱鬼避邪的神灵 。西汉史游《急就章》中“石敢当”之语 , 应释为灵石可敌当一切 。其后无论是莆田出土的唐大历年间之石铭 , 还是在桥头巷口要冲及宅舍立植(或埋)“石敢当”之石 , 其意一也 。至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当) , 始于明代 , 流行于清代 , 达于今日 , 其意为借神圣的泰山以增石敢当之威力 。关于石敢当的种种民间故事传说 , 在深层内涵上 , 有的与石敢当有真正含义上的一致 , 有的部分相关 , 有的则完全不同 。与历史真相有一定距离的民间故事传说之所以能够形成 , 自有其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
“石敢当”与“泰山石敢当”
或许读者注意到 , 上述所引资料 , 有“石敢当” , 亦有“泰山石敢当” , 而较早的资料只讲石敢当而没有涉及到泰山石敢当 。那么“泰山石敢当”出现及流行于何时呢?“泰山石敢当”与“石敢当”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两则故事:
(一)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则民间故事讲:相传康熙年间 , 将军拜音达礼年 , 以邸中东廊与浮图相向 , 居者辄不利 。适道出江西 , 因诣龙虎山 , 乞张真人厌胜之术 , 甫就坐有赭衣道士跌坐盈西 , 真人指谓将军曰:“祈此师可也” 。因礼拜之 。道人曰:“此宅煞细故 , 以大字镇之当吉 。”索纸大书“泰山石敢当”五字 , 款著纯阳子书 。将军惊谢 , 旋失道士所在 。真人曰:“本日纯阳师值殿 , 公幸遇之 , 福缘无量哉 。”遂奉发南归 。勒石东廊 , 字径逾尺 。见者咸谓出入虞褚间 。
(二)康熙年间 , 数任知县皆到县不几日 , 即卒于任上 。某黄姓知其事 , 携一风水先生同赴任 。先生查明系本县一座宝塔之影正落于县太爷公座之上 , 诸官皆因不能经受宝塔之压力而死 。遂于县衙前立石碑 , 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 谓泰山之力可敌宝塔 。此后遂无事 。
这两则民间故事虽然讲述的有所不同 , 但有其共同点:一是故事均发生在清康熙年间 , 二是皆以泰山石敢当镇邪 。又清初人王世祯(1634年-1711年)谈齐鲁之俗时也涉及到“泰山石敢当” 。据此可知 , “泰山石敢当”流行于清初 , 其出现时间可能早至明代 。石敢当前加泰山 , 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 。泰山之泰字 , 古为“太” , 也就是“大” , 广意的太山就是大山 , 大山可以压妖镇邪 , 在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屡见不鲜 。如《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孙悟空) , 就曾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 。狭义的太山(大山)是指今泰安市境内之泰山 。泰山巍峨高大 , 为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 , 是一座神圣的山 。汉武帝刘彻赞叹泰山“高矣 , 极矣 , 大矣 , 特矣 , 壮矣 , 赫矣 , 骇矣 , 惑矣” 。明太祖朱元璋谓泰山“根盘齐鲁兮 , 不知其千百里;高耸入云兮 , 不知几千万仞” 。泰山有无量的神威不言而喻 , 因而在避邪厌殃的石敢当前加泰山以期再增威力不难理解 。
明清以后 , 直至今天 , 关于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 。我们手上掌握的这类民间故事传说 , 除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则及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一则外 , 见诸于文字的还有十余则 , 分别载于近几年出版的《泰山传说故事》、《泰山民间故事大观》、《泰山民间故事》、《泰山传说》、《泰安风物》等书 。相信后人 , 还会对泰山石敢当 , 加以引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