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事件 非典型肺炎( 三 )


几乎所有的结缔组织病;
药物(胺碘酮、卡马西平、博莱霉素、A-干扰素、B-干扰素等);
免疫相关疾病(一般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特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等);
血液系统肿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器官移植、胸部肿瘤放疗、冠脉搭桥术;
吸入性肺炎、炎症性肠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结节性多动脉炎;
环境暴露(纺织染料、炉火、吸食可卡因等)等 。
2013年专家组建议在使用OP这一通用名的基础上增加修饰词来命名相应的疾病类型,如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机化性肺炎 。
临床表现
好发于4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部分患者通过体检发现OP) 。
病程:大多数亚急性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 。
症状:多干咳、活动后气短,程度多数较轻;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纳差、体重下降、全身不适;可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有流感样前驱症状;偶有进展迅速者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体征:部分患者可闻及吸气相捻发音或双肺中下部爆裂音;部分患者可无明显阳性体征 。
OP的经典影像表现多灶性肺实变影:胸膜下和/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实变影,约70%;双侧和不对称;迁移游走;磨玻璃影,常与实变影伴发;支气管壁增厚,牵拉支气管扩张较轻,空气支气管征常见;反晕征 。
如果出现胸膜下和/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实变影和反晕征,我认为诊断OP的可能性比较大 。上述病例中的患者不经过治疗肺内病变也会有所吸收,但是还会发病,所以有反复的特征 。
OP实变影的特点:弧形或拱形的实变带(57%),边缘模糊(图1左),沿次级肺小叶分布,可到达胸膜面;向胸膜延伸的放射状实变,> 8mm,可有支气管充气征(图1中);平行于胸膜的弧形实变带(图1右) 。

新冠肺炎事件 非典型肺炎

文章插图
图1
OP也可以出现铺路石征:磨玻璃影并小叶间隔增厚 。常见于药物毒性所致的继发性OP,尤其是与呋喃妥因有关 。(图2A)表现为右肺下叶胸膜下磨玻璃密度影伴小叶间隔增厚,类似「铺路石」征,乍一看难以作出诊断,但是患者有使用呋喃妥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呼吸困难的病史,经过治疗后病变呈沿胸膜下分布的条片状实变影(图2B),比较符合OP的特征 。
新冠肺炎事件 非典型肺炎

文章插图
图2
OP影像表现多样——百变OP
首先和大家总结一下OP的典型征象和非典型征象,典型征象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了,随后的内容着重于不典型征象,因为不典型征象的OP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重点讲述各种征象的鉴别诊断,期望能帮助临床医师开拓思路,提高OP的诊断准确性 。
新冠肺炎事件 非典型肺炎

文章插图

一、百变OP——多发型
1、典型征象——反晕征
反晕征是周围新月形或环形实变包绕中心的磨玻璃影形成,边缘光滑或有毛刺,最早发现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这是一位69岁女性,间断咳嗽,咳痰2月,白色粘痰,如图3所示,双肺多发胸膜下及外带为主的病变,表现为反晕征,边界比较清楚,穿刺证实机化性肺炎,激素治疗1周病变有吸收 。
新冠肺炎事件 非典型肺炎

文章插图
图3
除了双肺多发,还有局灶性病变 。这是一位46岁男性,低热,乏力,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30余天,受凉后出现症状,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自身免疫指标均为阴性 。(图4-1)所示,周围也是实变影,中间是磨玻璃影,但是磨玻璃密度影伴有明显的小叶间隔增厚,也提示它是间质性病变,累及上肺和下叶背段,边界比较清楚 。穿刺活检证实为OP,确诊后治疗3月,基本完全吸收(图4-2)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