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的作文 有关黄河的作文开头


杨志学 河南文艺出版社
本文原刊发于2020年9月4日《文艺报》 。



黄河文化的作文 有关黄河的作文开头

文章插图



《我引黄河心上流——历代黄河诗歌辞赋选》(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这部书的问世,是策划人和出版家独具慧眼的表现,是他们勇于担当、多出好书、讲好中国故事行为作用下的一种结果,是他们辛苦劳作的结晶 。
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这部书向我们呈现了哪些特点和看点?它的出版面世,其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阅读这部黄河主题诗歌选本的体会,算是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吧 。
首先,从时间上看,这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黄河主题诗歌作品集,从中可以看到黄河主题诗歌的发生、发展以及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从一个角度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历史延续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几千年来,黄河不仅孕育大地万物,灌溉良田万倾,而且给予古往今来的诗人们以独特的心灵滋养,催生了无比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关于此,透过这部诗集里所选的历代诗作,我们看得非常清楚 。
最早吟诵黄河的诗歌要算《诗经》里的《河广》了:“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这首诗是直接写黄河的 。古代文献里提到的“河”就是黄河 。还有《诗经》的第一篇《关雎》虽然不是正面写黄河,但诗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写到了黄河,这样的描写可以理解为起兴,也可以理解为人物活动的地域场景 。
《诗经》里的作品是被修订过的民歌,已无作者可考 。到了南北朝,就出现了文人写下的黄河诗,如范云《渡黄河诗》写道:“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把黄河写得充分而饱满 。还有那首非常有名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辞》里,多处写到黄河,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仅让人联想到女英雄木兰驰骋的空间和活动的地域,而且这里关于黄河的景物描写也起到了很好的以景托情的作用和效果 。
到了唐代,有关黄河的诗篇陡然暴增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黄河主题诗歌达到了顶峰的时代 。从本书卷一“古代诗词”中我们看到,唐代的黄河主题诗歌占了绝大多数 。从初唐的骆宾王,到盛唐的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岑参等,到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孟郊贾岛等,再到晚唐的李商隐司空图等,他们都有关于黄河的诗歌作品留下,有的诗人还写了多首,更重要的是产生了许多涉及黄河的千古名篇或名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 。
唐代之后,关于黄河的诗词仍然时有出现,但影响广泛且深远的作品却不多了 。据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人对黄河的书写似乎与时代密切相关,它是时代精神的写照 。在不同时代的黄河主题诗歌中,我们也可以体察到诗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 。李白等人涉及黄河的诗句,体现了那个时代昂扬奋进的雄姿和诗人们豪放自信的神采 。随后的黄河诗歌中,这种风采也慢慢黯淡乃至消失了,直到现代 。在现代诗歌中,那种冲决一切的气势和力量无比的怒吼,再一次出现 。这是诗歌与黄河的互动,诗歌借助黄河,黄河注入诗歌,不断发出时代的强音,一次次掀起诗歌的风暴与高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